中國建築史

中國古建築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梁思成(1901—1972)

字體:16+-

◆樓慶西

梁思成,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家。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建築教育事業。係統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曆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培養了大批建築人才,以嚴謹、勤奮的學風著稱。曾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努力探索中國建築的創作道路,還提出文物建築保護的理論和方法,在建築學方麵貢獻突出。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出生於日本東京,那是他父親梁啟超因“戊戌政變”失敗後亡命日本的第三年,原籍廣東省新會縣。童年時代的梁思成在日本的華僑學校上學,在父親的影響和督促下,梁思成自幼就攻讀《左傳》《史記》等古籍,對中國古文化有良好的基礎和濃厚的興趣。當時,正是甲午之戰和庚子賠款以後,中國屢受外國欺淩,這種環境培養了梁思成濃厚的愛國主義和民族意識。他11歲由日本回到北京,14歲進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這是一所留學美國的預備學校。梁思成在學習期間,不但學業優秀,而且興趣廣泛。他愛好美術和音樂,經常為校刊畫插圖,被聘為美術編輯,他參加學校的合唱隊、軍樂隊,擔任過樂隊隊長和第一小號手;他還愛好體育,喜歡踢足球。梁思成也很關心政治,“五四”運動時,他是清華學校“義勇軍”等愛國組織的中堅分子。1923年5月,他去天安門廣場參加“二十一條”國恥日的紀念活動,在途中被軍閥金永貴的汽車撞傷,左腿骨折,使他留學美國不得不推遲一年。1924年,梁思成赴美國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他刻苦好學,尤其對西方文化和建築曆史有特殊愛好。他自己說是用“笨功夫”,到圖書館博覽群書,研究古代曆史,參觀古代文物,把著名古建築一個個默畫下來。1927年,他以優異成績獲得建築碩士學位。接著他到美國哈佛大學入研究生院,準備進行“中國宮室史”的博士論文,但是他感到研究工作不能光在書本中尋找資料,而必須到實踐中去考察研究,於是決定離開哈佛到歐洲考察建築。1928年,梁思成回國後應東北大學之邀去沈陽創辦了建築係,任係主任和教授。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梁思成舉家遷到北平,他參加了中國營造學社,這是專門從事對中國古代建築研究的學術機構,他擔任法式部主任,從此投入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梁思成收到日方主辦的“東亞共榮協會”的請柬,邀他出席會議,他堅決不與侵略者同流合汙,立即帶領全家長途跋涉,於1938年1月到達昆明;1939年,又搬到四川省南溪縣(今南溪區)的李莊鄉下,這時,營造學社的經費來源斷絕,有時連工資也發不出。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患了嚴重肺病,長年臥床不起,他自己也得了脊椎軟組織硬化症,行動極為不便,全家陷入了貧病交加的境地。當時美國有好幾處學校和機構邀請梁思成全家去美國工作和治病,但他表示:“國難當頭,絕不離開祖國。”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他率領營造學社的少數同人堅持在抗日戰爭後方繼續古建築的調查研究工作,直至抗日戰爭的勝利。1946年,梁思成赴美國講學,因他在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上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同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華大學創辦了建築係。1947年,被中國政府派往美國擔任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團的中國顧問。1948年,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梁思成除了仍在清華大學任教授和建築係主任外,還一直以高度熱情參加各項建設工作,先後擔任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委員、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理論與曆史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等職。梁思成還積極參加了國家的政治領導活動,曾任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政協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席,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三屆人代會常務委員。1959年,梁思成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病逝於北京。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