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殮師

文庫版後記

字體:16+-

承蒙“文藝春秋”的厚意,要出版此書的文庫版,我再次讀來,竟覺得有些奇怪。

書名為“日記”,卻不是日記。既不是自傳,也非宗教書,更不是哲學書。試著把它看成紀實文學作品,可又不是那麽回事。

身為作者,到這時才發現這一點,也太疏忽了。

司馬遼太郎在《空海的風景》一書的後記中寫道:

我在撰寫此作時,給自己定下一條規矩:一律不使用佛教術語。把某個領域的術語看作符號,並在此前提下撰寫文章的做法,是撰寫學術論文的那一套,而我,僅僅憑著對人的關心寫一部小說,濫用術語隻會有害無益。

讀了這些話,我深有感觸。再翻翻《入殮師》,發現第三章通篇都是佛教術語的堆砌。

我也想趁著出文庫版的機會,對第三章進行刪改,然而考慮到那些對第三章給予高度評價的讀者,再加上自己原本就不是要寫成小說,於是決定僅對個別地方加以刪改,其他地方保留原樣。另外,在自己覺得沒有充分講明白的地方,加上了簡單的注解。

《入殮師》一書,最初於一九九三年由富山市郊外的一家小出版社(桂書房)出版發行,問世已有三年。

這三年以來,國內外發生了很多大事。日本國內發生了阪神大地震、奧姆真理教事件,國外也發生了不少以宗教和民族為誘因的戰爭。

所有這些都是與生死深深相關的事件。在這次出版的《入殮師》中,我加上了一個題目為“寫在《入殮師》成書之後”的部分,內容在很大程度上關注了這些事件。

在人類行為中,再也沒有比以宗教為幌子挑起戰爭的行為更加愚蠢和可悲的了。

釋尊說過這樣的話:

有人認定這個才是真實,才是真如,而其他人卻說,這個是虛偽,是虛妄。人們堅持如此不同的理解,展開論爭。為什麽同為修行者(沙門),卻不能統一認識?其實真實僅有一個,不存在第二個真實。因此,知道這個真實的人,是不爭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