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池

要防止财富灭失,而不是关注短暂的收入减少

字体:16+-

对于我们现在所处的市场环境,动**已经成为主要基调,各种不可预测的“黑天鹅”事件频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防止自己的财富灭失,短暂的收入减少甚至没有收入,都是可以接受的。从长远来看,财富的短暂减少不会对个人的未来发展产生方向性的影响,但如果财富灭失,我们就失去了未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下在使用自己的财产进行投资的时候,也要注重稳健地实现资产的保值或者增值,不要过多冒险,避免使自己的财产陷入灭失的风险当中。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投资重点,应该放在那些发展态势良好、未来前景光明的行业和企业上。

比如,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2022年台积电的业务规模急剧降低,包括苹果、英伟达和AMD在内的主要客户,都减少了台积电的订单。这也导致了台积电股价的暴跌,在其带动下,整个台湾股市也陷入了暴跌的态势。当然,台积电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从短期来看,半导体行业已经整体进入了景气度比较差的周期,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考量,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光明。除了行业发展趋势良好的企业以外,类似苹果这种拥有定价权的公司,也是现阶段可以优先选择投资的。拥有定价权的公司,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价格,来抵消上游原材料涨价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屏幕、芯片等配件价格普遍上涨的大环境下,2022年苹果推出的新品iPhone14系列,最高版本定价涨到了人民币14000元,有效地保证了利润率。

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在做出选择之前,我们需要综合考量很多不同的因素,比如对政策的综合分析、专家和机构的预测、历史的佐证等。

1.对政策的综合分析

市场的发展始终会受到政策的影响,某个行业或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如何,很多时候都和政策有关。

举个例子,现阶段国内市场受到强政策的支撑,所以不同于不断下行的美股,A股的走向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差异化走势。但可预见的是,未来国内的强政策会逐渐减弱,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虽然国家发布的绝大多数政策都是长期有效的,但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新旧商业时代交替的关键时期,政策的变化也比过去频率更高、幅度更大。因此,我们更要关注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调整自己的投资选择。避免因为政策的变化,导致自身的财富灭失,就像当初教育培训行业转型,很多人也因此投资失败一样。

2.专家和机构的预测

关于市场的走向,很多专家和专业的机构会进行预测,这些人不是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就是有强大的数据技术支持,所以他们的预测很多时候是能够帮助我们做出选择的。当然,不同的专家和机构做出的预测有时也会有些出入,所以我们还是要综合分析。

美国有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因为曾经成功预测了2008年的金融海啸,而被很多人称为“末日博士”。现阶段鲁比尼认为美国经济正走向一场严重的衰退,这场危机有可能导致股市再跌50%。为此,他批评了美联储提出的“经济会软着陆,美国的经济不会出特别大问题”的说法。

同阶段,国内主流机构对于美国经济的看法,和鲁比尼的认知有一定差异。比如中金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就认为美国经济依然会继续下行,但股指的跌幅大概在15%~20%。到2023年的年终,美股市场才有可能会出现企稳,在此之前都是震**下行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专家和机构的预测在大方向上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只是在一些具体的指标上会有不同。如何具体地把握,我们还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自己衡量。

3.历史的佐证

当对政策的分析、专家和机构的预测都不能让我们对未来的市场走向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时,我们就可以回顾历史,从过去的市场变化中找寻可以借鉴的经验,来佐证现在的选择。

还是以对美股的预测为例,从美国股市发展的整个历史来看,美股现阶段只是稍微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发展态势还是在可控的范围内。更重要的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企业家基本上还集中在美股,集中在纳斯达克。包括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专家,现在也在不停地收集苹果的筹码,原因就在于他认为美股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综合以上历史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美股的估值还是比较合理的,即便是下跌,跌幅也会控制在15%~20%的正常范围内。像鲁比尼所说的大崩盘,大概率不会出现。

之所以要以史为镜,是因为我们的判断会被很多指标和很多人的观点干扰,过去的经验会帮助我们判断自身选择的合理性,避免做出错误的选择,甚至避免导致财富灭失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