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戀清醒指南

Part 1 如何找到合適的另一半

字體:16+-

婚姻需要“門當戶對”

婚姻需要“門當戶對”這一觀點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門當戶對”除了指夫妻雙方的社會地位、經濟水平相當,往往還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比如雙方有著相似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消費水平、成長環境,等等。那“門當戶對”的前提是什麽呢?我認為是有自知之明。隻有先正確地評估自己,才有可能找到那個“最佳伴侶”。

有個小姑娘曾和我分享她的故事。她本人在體製內工作,通過相親結識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的工作不如她,即使他有獨立住房,對她也非常好,但她還是覺得不滿意。小姑娘說:“我就是過不了心裏的那道坎兒。”過不了的那道坎兒是什麽呢?是她“自以為是”的優越感。

我給“自以為是”加上了引號,因為我並沒有任何攻擊或貶低的意思。我勸這個小姑娘清醒一點,告訴她,要想獲得一段良好的關係,我們就不能用自己的強項和對方的弱項比,更不能因為自己擁有某個強項,就要求對方處處比自己優秀,覺得那樣才能“配得上”自己,而是要綜合考慮雙方的種種條件,適當做出取舍。

許多人大概是被“你值得擁有”之類的廣告語洗腦了,總覺得自己值得更好的、最好的,不斷地自我刺激,大腦總處在亢奮狀態,大步流星地向幻想中的目標前進,以至於忽略了沿路的風景,走著走著可能就錯過了那個適合自己的人。

根據我多年的經驗,我認為,“門當戶對”對於婚姻的存續十分重要,它體現在婚姻生活的方方麵麵。

我認識一位姑娘,自小家境優渥,父母寵愛,是真正的“十指不沾陽春水”。她就這樣一路順風順水地長大,上了大學後愛上了班裏的“才子”。才子佳人本能成就一段如小說般的佳話,但現實的風吹雨打卻一樣也不少。“才子”家境貧寒但品學兼優,但生活往往陷入捉襟見肘的困境,性格自卑又自負。兩個小說主角一樣的人結合在一起,卻並沒有獲得小說裏那樣幸福的結局。婚前的他們不顧眾人反對,隻覺得“有情飲水飽”;婚後他們被柴米油鹽的瑣碎弄得焦頭爛額,情意慢慢被消磨。妻子保持著一貫的消費水平,買包買衣,在丈夫眼裏,這是在鋪張浪費;丈夫延續優良作風,勤儉節約,卻被妻子嫌棄摳摳搜搜。其實,他們誰都沒錯,隻是因為成長環境有別、消費觀念不同而已。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