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清醒指南

朋友和配偶哪个更靠谱

字体:16+-

什么是朋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定义。

共同经历过风雨的是朋友——有可能是同学、同事、创业伙伴;志趣相投的是朋友——两个人都喜欢小说,喜欢同一个偶像明星,都喜欢打篮球,久而久之成了朋友;同病相怜的是朋友——可能是家长群里孩子都被老师批评的两位学生家长,也可能是班里两个都被老师请家长的学生……

我们可能会出于很多原因和另一个人成为朋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发现,大部分朋友最终都会变为“酒肉朋友”。

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利益纠葛和无可奈何,最后能约出来吃顿饭的就可以算得上是朋友了。你也不要指望朋友能帮你什么,能陪你吃顿饭就不错了。

朋友真的比伴侣靠谱吗?总有女人嘴硬,说自己可以跟闺密过一辈子。但很少有男人说要跟自己的兄弟过一辈子,因为他们知道,兄弟能做的他也能做,他不会的兄弟也不会,两个大男人在一起生活,有什么意思?

婚姻给女人带来的是安全感,不仅有向内的精神上的安定,更有向外的安心,比如,让你走夜路时觉得安全,受委屈时有人为你撑腰。

很多女人总是想得太天真,和你有法律支持的配偶、有血缘维系的孩子都不一定能指望得上,凭什么觉得朋友就能对你终身负责?而且你和朋友都有各自的朋友,如果你们两个真的住在一起,那是否要像伴侣一样做彼此的唯一呢?

总有女人跟我说要“不婚不育度过余生”,那么我想问她:朋友之间就不会腻吗,朋友之间就不会有矛盾吗,朋友就一定靠得住吗?

找个男人结婚让你生气,找个闺密搭伙也未必称心如意。人与人相处就会产生问题,那为什么不选择一个互补的另一半呢?

或许你还会说:“跟朋友可以互相扶持,还不用承担生育风险。”那么,一个人死了之后,还活着的那个人该怎么办呢?

或许你又有了新的朋友,还可以选择入住养老院,但现在中国的单身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凡能在年轻的时候找到志同道合的另一半,也不用老了跟其他人凑合。你年轻的时候吹毛求疵,没人能符合你的择偶要求,老了让你社交,你能行吗?

小时候,两个人玩得好、有得聊就能成为朋友。长大后,随着人生经历的不同、收入的不同、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交朋友变得越来越难,甚至以前关系很好的朋友,现在也只剩下表面和平了。

借钱,则是一件每个人都不愿意遇到的事。

我找朋友借过钱,但被拒绝了。

我们曾是特别好的朋友,相识了十几年,比和各自老公认识的时间都长,从小到大,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我们曾因对方遭受不公平待遇而义愤填膺,也曾因受了同样的委屈而抱头痛哭。

但是我们长大了。

被她拒绝的那一次,我不止找了一个朋友借钱。犹记得自己当时的处境真的非常艰难,现在回想起来仍旧会觉得头皮发麻。但是比没钱更可怕的,是没有朋友愿意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甚至连最亲近的人都拒绝了你的求助。

那种委屈、愤怒、心寒和不甘,给了当时陷入绝望的我当头一棒。但日后想来,也实在没有理由责怪这位朋友,因为谁也不愿仅靠“信任”二字,就把自己的积蓄借给他人,谁也不愿碍于朋友这份情面给自己找麻烦。

千万不要对他人提出太高的要求,法律上,你的朋友没有帮助你的义务。

可是你的配偶有。

我跟老公刚结婚不久,我家里做生意就赔钱了,全家人只能想尽办法筹钱还债。我家把我和我老公投资买的一套小公寓抵押了,虽然我和我老公一人出了一半首付,但是他当时并没有拒绝抵押这套房产,而是很痛快地答应了。之后我们又借了信用贷款,一笔又一笔地给家里堵窟窿。

最后出于一些原因,钱还是无法还清,只能用一套房子来“抵债”。这套房子本身还有贷款,我们前期借出去的钱相当于这套房子的首付,而尚未偿还的贷款我们还要继续偿还。

但以我们当时的经济水平,每月的收入根本覆盖不了这套房子的贷款,我们的生活节奏因此被完全打乱,每个月要做的,只有偿还贷款。

我老公卖掉了自己名下的一套房子,将所得收入投到了我这套要还房贷的房子里,这就相当于把他的资产直接划到了我的名下。

就算这套“抵债”的房子比他自己的那套房子好,能够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但是毕竟这套房子的房产证上写的是我的名字,万一我们以后的感情有了变数,我能否自觉地把他投入的钱如数奉还?我们会不会因为这笔钱而闹到打官司的地步?

但我老公并没有想这么多。但凡对我多一点防备,他都不会那么痛快地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换位思考,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他们家,我觉得我做不到像他对我做的那样。

所以我非常感激我的老公,感激他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我知道这一纸婚书的意义与作用,至少比口说无凭的赴汤蹈火有用。

成年人每天都很忙,不忙的时候就想自己待着喘口气,哪有那么多精力应付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所谓的朋友,彼此的友谊都只靠年轻时积攒下来的情分和仅剩的一点“三观相投”来维持,如果不是同病相怜,有些话又不便和不熟的人倾诉,谁会时时刻刻和朋友联络呢?

人在社会中扮演着各种角色的同时,也需要和其他各种角色相互配合。你需要另一半和你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需要孩子为你的未来搭一把手,需要和同事在工作中协同合作,需要父母做你的靠山和精神支柱,需要偶尔和朋友一起喝喝酒,倾诉胸中块垒。

跟朋友过一辈子,本质上和伴侣过一辈子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彼此之间都要互相适应、互相磨合,而后者明显可以带给你更多的保障,看上去是一个更靠谱的选择。

如果你没能遇到靠谱的伴侣,那就另当别论。但我认为,虽然婚姻有种种弊端,但它依旧是一个相对更好的选择。很多人在离婚之后选择再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