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一新的驻颜术

“刷酸”变成敏感肌,各种不良反应如何急救?

字体:16+-

酸类产品已然成为目前家用祛痘产品中的新宠,目前如何在家“刷酸”的短视频教程也比比皆是,由于太火热,官方媒体多次呼吁大家注意“刷酸”的风险。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刷酸”?酸类有多少种?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各种酸类的特点及作用/

要想了解各种酸类的特点及作用,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刷酸”。

“刷酸”是皮肤科中运用果酸治疗面部痤疮、皱纹光老化、色素斑的常见手段。通过化学剥脱来抑制黑色素,促进表皮更新及胶原的再生。因为皮肤科临床中使用的酸类产品都为高浓度水状质地,为了更方便操作,科室里常用刷子蘸取,再刷在皮肤上,由此俗称“刷酸”。

“刷酸”工具:果酸、刷子、中和液

“刷酸”可以解决什么皮肤问题呢?如表2-3所示。

表2-3 “刷酸”可以解决的皮肤问题

/各种酸有什么不同?/

酸根据分子式可以分为α–羟酸(AHAs)、β–羟酸、多羟基酸(PHA)、二羧基酸(表2-4)。而“果酸”是指从水果中提取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甘醇酸等。

根据不同浓度,果酸可以粗略分为以下3种。

?低浓度果酸(小于10%)

主要进行表皮的松解,减少毛囊导管的堵塞。改善闭口粉刺、痘痘、毛孔粗大等问题。家用护肤品种大多属于低浓度复合类的果酸。

表2-4 酸的种类

?中浓度果酸(10%~30%)

可以剥脱到真皮层网状层上部,用于改善真性皱纹光老化的眼周细纹、法令纹等。还可以改善增生性的皮肤问题,如扁平疣、老年斑等。

?高浓度果酸(大于30%)

可以达到真皮网状层中部,用于身体皮肤问题,如假性黑棘皮病(脖子后、腋下皮肤黑)、手臂“鸡皮肤”等问题。

各种类型的酸怎么选择,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如表2-5所示。

表2-5 各类酸的特点

下面详细介绍各种酸在配方中的角色及对应解决的问题。

甘醇酸

配方中角色:剥脱力担当。

甘醇酸是由甘蔗中提取的有机酸,在皮肤美容领域最为常见。我们在皮肤科、美容医院尝试用的专业线果酸产品,浓度为20%、30%、50%、70%,大多为甘醇酸。它分子量最小,渗透力强,具有水溶性,靠高浓度来溶解角质。所以皮肤增厚引起的问题,比如痘痘、“鸡皮肤”、脖子和腋窝黑,优先选用甘醇酸。面部皮肤选择的甘醇酸浓度为20%~30%,身体皮肤可以选择浓度为50%~70%,但是一定要配有中和液。刷到皮肤出现反应后,再喷洒上中和液,将酸液中和掉,不然它会对皮肤持续腐蚀。家用产品中,大多在3%的浓度以上,甚至也有10%以上的,浓度偏低,相对安全。

善于解决的皮肤问题:“鸡皮肤”、瘢痕、轻中度光老化。

柠檬酸

配方中角色:美白担当。

柠檬酸的功效主要以提亮、美白肤色为主,所以大家会在一些美白、爽肤护肤品的成分表里看到它。严格来说,它常用作美白成分,不用来去角质。在皮肤科临床中,经常会通过甘醇酸+柠檬酸,或苦杏仁酸+柠檬酸的组合,在解决皮肤问题的同时,提亮肤色、淡化色素沉着、色素斑等。

善于解决的皮肤问题:肤色暗沉、色素斑。

水杨酸&杏仁酸

配方中角色:毛孔的清道夫+非激素类抗炎剂。

水杨酸存在于柳树皮、白珠树叶及甜桦树中,现在大多可以用化学合成。口服的阿司匹林,其代谢产物就是水杨酸,在体内起到解热镇痛的作用。

人们早在1976年就发现,水杨酸有和抗炎药媲美的消炎作用。其消炎能力是苯基丁氮酮、吲哚美辛的63%~66%、阿司匹林的77%、氢化可的松的82%。当其浓度较低时,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酵母菌、霉菌生长的作用。浓度稍高时,则有直接杀菌的作用。水杨酸浓度在1%~4%时,可以抗角化不全,增强角质的紧密度。

总结一下,不同浓度水杨酸在护肤中的应用如下:

0.5%~1%——抑菌。

2%——疏通毛孔、消炎、抗细菌和真菌。

5%——用于治疗头癣、足癣。

30%——剥脱角质。

按规定,面部使用的水杨酸产品浓度不能超过2%,头发所用产品中不超过3%。某些水杨酸产品里含有2%的超分子水杨酸。超分子水杨酸的意思是:用水凝胶技术,不用有机溶剂,将水杨酸以超分子形式溶解于水中,在皮肤上缓慢释放有效成分,清洗之后仍持续作用于表皮,提高了利用度,也解决了水杨酸的水溶性问题。

苦杏仁酸和水杨酸都是脂溶性的酸类产品,同等浓度下它们比其他酸的渗透性更深,所以在护肤品中添加浓度不需要很高,在护肤品中像4%~8%就足够了。

苦杏仁酸又称为“杏仁酸”“扁桃酸”。苦杏仁酸的皮肤亲和力高,渗透性强,而且比甘醇酸的作用更加温和,由于其化学结构类似抗生素,因此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增生。杏仁酸的亲脂性使其对皮脂腺导管堵塞、毛囊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水杨酸和苦杏仁酸善于解决的皮肤问题:炎性痘痘、玫瑰痤疮、闭口粉刺、毛孔粗大。

壬二酸

配方中角色:痘痘的抗菌剂。

壬二酸的特点既不是去角质,也不是抗衰,它的优势是抗炎、杀菌。酸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痤疮丙酸杆菌等需氧菌和厌氧菌的作用,在较高浓度时(大于250 mmol/L)效果较好,所以在护肤品中的浓度也比较高,一般需要在10%以上。因此,临**把它用于玫瑰痤疮、普通痤疮的治疗,而且临床证实,它在这方面的疗效优于甲硝唑凝胶。

善于解决的皮肤问题:痘痘、玫瑰痤疮。

多羟基酸

配方中角色:保湿抗衰。

多羟基酸是很特别的酸,不是用来“刷酸”的,它是抗衰产品,大多为第三代、第四代果酸。它们可以减少自由基,减少糖化终末产物,也就是有抗糖化的作用。同时它们特别温和,刺激性特别弱,保湿性强。其中葡萄酸内酯因为抗衰效果最全面而用得最为广泛。而乳糖酸作为第三代果酸,它的保湿性最强,比甘油山梨醇还强,能够保存水分,能够保存水分,可以抓取皮肤表面和空气中的水分子,并长时间的紧密连接,帮助皮肤保湿。并可长时间保持紧密联结状态。第四代果酸——麦芽糖酸,具有螯合金属离子的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对器官的伤害。因此,多羟基酸属于抗衰成分。

善于解决的皮肤问题:皮肤干燥、光老化、自然老化。

/“刷酸”的流程及后续养护/

(1)“刷酸”前的准备工作

“刷酸”的第一步是找对适应人群,并且排除禁忌证(表2-6),否则用后皮肤反而会越发敏感,问题加重。

表2-6 “刷酸”的禁忌证

值得一提的是,敏感肌并非绝对不能“刷酸”,正确地使用酸类产品反而可以起到增厚角质、促进皮肤屏障健康的作用。

“刷酸”前,要洗去多余油脂,清洁皮肤,保护皮肤薄弱部位,防止过度剥脱造成创伤或**误入黏膜。保护剂可以用厚油状质地的凡士林、矿物油,甚至一些软膏。

?需保护的部位

鼻翼根部

唇部

颧骨泛红处

眼角

(2)“刷酸”过程中

“刷酸”是一种解决问题皮肤的手段,因此建议尽量在问题皮肤范围内进行,如闭口粉刺、痘印、皱纹处,周围正常皮肤可以不刷。

刷上酸后,皮肤出现轻微的瘙痒、刺痛是正常的表现。但如果单点位置出现明显的疼痛,那可能是有皮肤破损了,建议即刻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注意,刷了高浓度的果酸后,要即刻中和!

“刷酸”的频率和浓度都是建议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先低是为了建立耐受,后高是为了达到适合功效,后再转为低频率或低浓度是为了展开后续的养护工作。

(3)“刷酸”后

即刻进行以下的流程(表2-7)。

表2-7 “刷酸”后护理步骤

先洗净,记得用柔和的面巾沾洗,不要擦洗。如果皮肤仍有瘙痒感,可以用蒸馏水湿敷5分钟。

立刻涂抹上舒缓保湿的产品,这一步不要漏掉,因为此时你的角质层是最薄的,需要建立一层人工屏障进行保护。一定要用舒缓不刺激的产品,避免二次损伤。

“刷酸”后的日常养护比对待敏感肌还要严格细致,因为敏感肌不一定角质层薄,但刷完酸后的一段时间,角质层一定会变薄的,故要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防晒

“刷酸”后,皮肤更容易晒黑、晒伤,晒出敏感肌,所以要注意防晒。夏天使用SPF50,PA++以上的防晒霜,其他季节选择SPF30,PA+的。

?保湿

角质层薄的人,皮肤不锁水,会特别干,而且油脂分泌也会减少。

?舒缓

因为角质层薄,外界温度、空气、颗粒、口罩摩擦会更容易对皮肤造成刺激,需要备好舒缓的产品随时急救。

/“刷酸”不良反应急救/

破皮

皮肤刷破皮是比较常见的自行“刷酸”强度过大的情况。最初是泛红,要不了多久就会发现局部结了一层痂。这个时候要预防感染,涂一点红霉素保护创面,一天2~3次。

· 结痂

?凹坑

很多人结痂等不及恢复就抠掉,或者痂皮掉了以后,皮肤出现凹坑,高低不平。这个时候千万要注意了,赶紧去正规医院就医,或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每天3次,加速皮肤愈合,不然很容易留下瘢痕,凹凸不平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恢复。

?未修复

痂皮掉了以后,局部这块皮肤因为没有完全长好,会出现泛红的情况,泛红1~2周后甚至会留下发黑的色素沉积。可以涂抹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每天2次,可以加快恢复。这个时候的色素沉着不要急着去做激光,否则很可能加重。色素沉着即使不处理,3个月自然也会好。

爆痘

爆痘是很常见的不良反应,因为一般“刷酸”前皮肤闭口本来就多,“刷酸”打开了通道,空气进入导致微生物繁殖。“刷酸”引起的爆痘,记住不要涂维A酸乳膏和阿达帕林凝胶,用夫西地酸抗菌就可以了。

疱疹

“刷酸”将皮肤变薄后,引起屏障功能减弱,会导致病毒大面积感染,口唇部可出现疱疹。建议赶紧就医,同时配合使用阿昔洛韦软膏涂抹疱疹位置,每隔4小时涂1次。

敏感

敏感是很多人的表现。刷完酸后角质层变薄,让你觉得自己不禁晒、皮肤不锁水、时不时脱皮、面颊(颧骨处)泛红。这个时候你要14~30天不要去“刷酸”,让你的角质层回到健康状态和足够的厚度。其间要做好防晒,多用舒敏保湿产品,加快表皮愈合。面膜前3天每天1片,皮肤干了就用喷雾喷,水乳1天2~3次。以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如表2-8所示。

表2-8 “刷酸”不良反应处理

“刷酸”的有效性判定

在医美治疗中,“有效”和“不良反应”只有一线之隔,而有效治疗的操作区间又很“窄”,需要非常精准地操控。非专业人士擅自操作医美治疗,治疗结果往往会陷入无效治疗和不良反应之中,因为他们可能觉得操作力度越大,疗程越频繁,效果就越好,实际上肯定不是的。

“刷酸”这种风险偏高的美容技术就是如此。专业的医生能够找到有效治疗的区域,并通过皮肤的反应来确定本次治疗是否有效且达到皮肤承受的“临界线”。如何找到“临界线”呢?我们一定要记住下列皮肤表现。

刷酸尺度区间

(1)红斑

整张脸“刷酸”,出现了局部泛红区域,说明这块皮肤的“刷酸”程度已经足够了,出现了炎症反应,要及时中和掉并停止操作。如果你才刷了1分钟,就有些位置红了,那就先局部中和掉红了的位置,其他位置继续“刷酸”。

(2)白霜

局部区域的白霜,说明是即将结痂了,不能再刷下去了,一定要停下来。

(3)平整

身体“刷酸”可以使用高浓度(50%~70%)的甘醇酸,时间也可以长达10分钟。比如有“鸡皮肤”的手臂和脖子这些位置,刷了5分钟后就可以每隔1分钟用戴好专用手套的手摸一下,如果摸上去没有一开始那么疙疙瘩瘩了,就可以停了。当然如果出现红斑和白霜也要停止操作了。

(4)无法忍耐

什么时候应该停止操作,并不需要苦苦等待以上3个现象。如果你觉得你的脸已经痒、刺到不能忍受了,也要停下,说明你比较敏感、不耐受。可能第一次3分钟你就忍不住了,但渐渐地你可以坚持到5分钟。

“刷酸”的停止操作信号如表2-9所示。

表2-9 “刷酸”的停止信号

最后总结一下,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刷酸”,而且有些人在某些状态下也不适合。目前医学和日常护肤领域中,酸类的产品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对于使用酸类产品的技巧要求会越来越低,容错率越来越高,将皮肤变敏感和刷薄的现象也将越来越少。但还是要告诉大家一句:不要盲目跟风,解决皮肤问题的方式也不只有“刷酸”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