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高手

终章 改变3个意识 通过考试后的学习方法

字体:16+-

目标从70分变成100分

首先恭喜成功通过考试的考生们。但是,通过资格考试只是开始,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利用资格考试学到的知识活跃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持证者应有的价值。所以,我们仍需要继续学习。

有的考生可能会觉得这些道理自己都懂。但是,实际上,无论是在学生时代的考试,还是司法考试等社会考试中,通过考试后不再学习的人有很多。

这些人的心理非常容易理解,主要是因为他们通过考试后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可能这些人会想“通过考试就万事大吉了,我已经取得资格证了”。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的。通过了考试最多只能算站在了起点上。

资格考试合格后,学到的知识可以应用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点和大学的入学考试不同:高考后,有一些高中副科的知识原则上就再也不会考了。

那么,资格考试中学到的知识能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呢?很遗憾,并不能。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大部分知识是不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

一般来说,只需要学习一本参考用书就可以通过资格考试,但是实际工作时需要读很多本,还需要从多种角度出发进行理解、思考。

比如说,我作为律师,在处理案件时,需要买很多与该案件相关的参考用书,并且全部阅读才行。是否可以从多个角度看一件事非常重要。

另外,工作只做到“合格”,是不够的,实际要求我们往往需要做到满分。所以,通过考试后就要以满分为目标开始新的学习。为了追求完美,我们需要读很多书,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

合格之后,我们的目标从原来的“合格”变为“满分”。合格后的改变心态是第一个意识。

想要赚钱的话,就要成为专家中的专家

第二个意识就是不单打独斗,搞团体合作。

当然,有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但是我们既然从属于某个团体,基本上从事的都是集体工作。就算是取得专业资格证后开个人事务所,也需要其他持证人员的协作。每个人充当不同的角色,也是一个小团体。

团体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反之,根据每个人的长处形成团体的力量。就算是律师,也有各自擅长的领域,从事不同方面的工作。例如,民法、刑法、知识产权、破产保护等。专家团队中,什么都会做等于什么也不会。

备考资格考试时,比起钻研擅长的部分,提高不擅长部分的分数更有利于通过考试。但是合格之后,我们应该优先学习自己擅长领域的知识。

无论是哪种资格考试,每年都有几百人通过。几乎不存在只有几个人通过的考试。

当然,实际参加考试的考生数倍于通过考试的人,可以说,最终合格的人都是考生中的佼佼者。但是我们还有必要成为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在同样合格的人中继续崭露头角,彰显自己水平的较量随之开始。首先我们应该在专业中找出适合自己且自身擅长的领域,把这一领域的知识学到极致。

在已经通过的资格考试的专业领域中细分,发掘想要一直坚持下去的领域。决定后,以做到满分的态度继续学习,一定会成为该领域数一数二的专家。

综合发挥第二擅长领域的作用

进一步精细化自己的专业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完全不相关的其他擅长领域找出另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与第一专业相辅相成。这是通过考试后应该改变的第三个意识。

或许听起来非常困难,但是实际上并不难。

无论是谁,都有除学习之外喜欢和擅长的事情。我认识的律师中,就有摔跤手。他既是律师,也是一名摔跤手,也许你会感到吃惊。他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打入格斗士的圈子。充分了解格斗士,深入掌握格斗士的经济模式,最后作为一名律师活跃在其圈子里。兼具律师和摔跤手身份的人全日本估计只有他一位,其价值可想而知。

像这样精通两个毫无关联的领域,联合发挥两者作用的人几乎是无敌的。就算别人想要模仿,也很难兼备律师和摔跤手两种身份。总之,精通毫不相关的两个领域非常难,所以几乎没有人可以与之匹敌。

现在,身为律师又精通区块链的工程师非常抢手,相关人才供不应求。

成为专业中的专业精英已经足以养活自己,但是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第一还需要其他特殊的能力。

夸张一点来说,只擅长一个领域的话,必须做到可以参加奥运会的水平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但是我并没有说这样不好,反而觉得精通两个专业和领域,相辅相成,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考试并不要求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考试的竞争只需要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相应的分数即可。

另外,通过考试后的竞争才是勇争第一的竞争,是充分发挥自己个性的竞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两者的差别。即使是名校的毕业生,也并不见得全是成功人士。

这是我从考试中得到的启发。我和大家一样,以成为大企业员工和公务员为目标,进入公司、行政机构之后,立马卷入了激烈的竞争之中。

要记住,走寻常路,做寻常人,是难以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的。

我由衷地希望大家在通过资格考试后,可以心怀大志,立志成为数一数二的精英,并为之不懈奋斗。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