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我一生的哲學

後記

字體:16+-

和其他企業家不同,稻盛和夫的成功並不在於某一種方法,也並不是所謂的性格即命運,他更多是靠不斷更新和完善個人的生活理念。我們在分析西方的優秀企業家時,就會發現性格因素往往占有較大的比重,像喬布斯、馬斯克、貝索斯都屬於個性比較鮮明的一類人,在其成長過程中十分注重個性的發展,具有比較明顯的性格特色和性格缺陷,爭議也通常比較大。稻盛和夫與他們不一樣,他更多地依賴哲學思維或哲學理念來武裝自己,完善自己。對他而言,“修身”是一項重要的課題。他始終認為,隻有在靈魂得到淨化和提升時,個人才能在行為上有所突破。

從這個角度來看,稻盛和夫一直都在成長,一直都在努力完善自我。事實上,稻盛和夫注重“修身”,可以追溯到他的少年時代。比如,在談到稻盛和夫的哲學理念和人生觀、世界觀時,我們應該看到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稻盛和夫曾多次和他人談到父母親在他的個人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雖然他的父母都是小學文化水平,但在做人和做事方麵都給了稻盛和夫正確的引領。比如,母親紀美18歲就嫁給父親,還幫忙照看稻盛和夫兩個尚未成年的叔叔,加上母親一生中生育了7個孩子,身上的負擔可想而知。但母親從來不曾有任何怨言,主動擔負起家庭重擔,為人也非常善良勇敢,又善於變通,懂得與人和諧相處。相比之下,父親為人雖然誠實正直,做事情很講原則,但缺乏變通的能力。父親早年經營一家印刷廠,效益還不錯,但他對於形勢缺乏判斷,為人有些保守,母親當時認為家裏人口多,勸說父親用掙來的錢購置房產,畢竟房產還是相對保值的,可是父親卻偏執地認為隻要手上握有現金,日子就不會太難過。

當20世紀四五十年代日本陷入蕭條的時候,貨幣嚴重貶值,父親手裏的錢幾乎變成了廢紙,由於當初沒有聽從母親的勸告,家庭一下子陷入困境。但越是在艱苦的環境下,父母身上的那些閃光點越是奪目。那個時候,母親將和服拿到黑市上賣給農民,然後換取米糧養家糊口,確保孩子們不會挨餓。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