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超有趣(全六册)

马mǎ诗shī

字体:16+-

唐tánɡ·李lǐ贺hè

大dà漠mò沙shā如rú雪xuě,

燕yān山shān月yuè似sì钩ɡōu。

何hé当dānɡ金jīn络luò脑nǎo,

快kuài走zǒu踏tà清qīnɡ秋qiū。

诗文大意

大漠平沙广阔如皑皑白雪,

燕山弯月高悬似闪闪银钩。

何时能为马儿戴上金络头,

让它飞驰在这疆场的清秋?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 ________2. 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诗人本有皇族血脉,但家道中落,出身寒苦。他自幼就有才名,仍然呕心沥血地苦读,心存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志向。但是他始终没有得到赏识和重用。

诗人心中的期许、不甘、激愤相互交织,他只能以马自喻,想象着骏马无人能识的遭遇,提笔赋诗,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叹。

细品词句

李贺的《马诗》是组诗,共有二十三首,这是第五首。

前两句描写边疆秋夜苍凉肃杀的景象。

第一句,无垠大漠平沙万里,“如雪”和第二句的“月”、尾句的“清秋”都有呼应,在净爽的清秋,一弯明月照射下,大漠如同被皑皑白雪覆盖;第二句,“燕山”不是实指燕山或燕然山,而是代指边疆塞外,以“钩”形容弯月,不只是形容月亮的形状,也形容月亮的光色,“钩”是寒气森森的兵器,更能突出画面中边疆战场的气氛。李贺有“男儿何不带吴钩”的诗句,其中也隐含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意义。这两句简洁明快,苍凉冷峻,联想到“马”的主题,却并不让人感觉悲凉低回,对于马来说,这样广阔的天地不正是纵情驰骋、大展拳脚的地方吗?

后两句借马自喻,抒情言志。

这两句是一个连贯的设问,不能分开来读:什么时候才能佩戴上金色的络头鞍具,在这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飞驰呢?既然能“快走”,说明这是匹矫健的骏马,它本应属于疆场,只有“金络脑”才能匹配它的神骏和志向。“快走”“清秋”延续着前两句明快、豪壮的气韵,一匹披金挂银的骏马,背负着身佩吴钩的将军,在秋高气爽之夜,如飞般驰骋于燕山月下的万里大漠,该是多么酣畅?这场景真是令人神往!

从中我们不难读出诗人的志向和思绪:他以才能自诩,更有报国之志,期待着能得到相应的认可,去建功立业,可他也不知何时才能盼到那一天,诗中既有强烈的期许,又有焦灼的慨叹。

讲个故事

呕心沥血的“诗鬼”

李贺本有李唐皇室的血脉,他的祖上是唐高祖李渊的叔叔李亮,他也为自己的出身感到非常自豪,曾经自称“唐诸王孙李长吉”。可惜这个出身并没有为他带来高人一等的地位,因为女皇武则天曾对李唐血脉展开腥风血雨的镇压,所以他这一支血脉早就没落了。他的父亲只做过很小的官,他自幼生活非常困苦,身体也不太健壮。

李贺自幼就才华出众,十几岁便名满长安,被韩愈等文坛前辈视为绝世天才。他作诗极为刻苦,绝对称得上是“苦吟”。

后来李商隐为李贺作《小传》,写了这件事:“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也就是说:李贺为了寻找素材,经常带着家中的小童子,背个布袋子,骑着一头大驴,边走边看边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来了灵感,他就赶忙记录下来,投进袋子里。晚上回到家中,他饭也来不及吃,拿出他白天所投进去的文字,当即整理。他母亲看到这种情况,心疼地说:“唉!这孩子是要把心都呕出来,才肯罢休呀!”后来便有了“呕心沥血”这个成语。

李贺虽然和李白一样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但他的“浪漫”和“诗仙”那种飘逸的浪漫迥然不同。身处衰败的中唐时代,自幼经历艰辛,在仕途上也始终怀才不遇,李贺的性格日益孤愤抑郁,他的想象偏向奇诡、险怪,诗中最常用的字是老、寒、断、愁、死、瘦、鬼……后人说他是“鬼才”,李贺也因此被誉为“诗鬼”。

学个成语

快马加鞭(kuài mǎ jiā biān)

意思是给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使它快上加快,比喻不断努力、继续前进。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送纯甫如江南》:“此去还知苦相忆,归时快马亦须鞭。”

说段历史

姓名竟能决定科考结果

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历经一千多年,留下无数悲喜故事。人们高中或者落榜的原因各式各样,相貌如何、书法怎样、家世出身、言谈举止、有没有背景靠山……都可能会影响考试结果。最古怪的是,有时姓名也可能决定考试的名次。

唐朝开元元年的科考,一位叫“常无名”的人高中了状元,据说他的名字帮了大忙。按说“常无名”看起来不像状元的名字,常常是“无名之辈”嘛,可当时李唐皇室尊崇道教,把老子认作祖先,道教说“无名”是“天地之始”,所以他的名字很得皇帝喜欢,因此被点了状元。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下江山,对忠于建文帝的士人极为残暴,后来他想改变形象,尽量做出宽仁的姿态。有一届科举的第一名本来叫孙日恭,皇帝一看“日恭”两字组合起来就像是“暴”,这可不好,就把孙日恭划掉了,后边有个人叫“邢宽”,这不是“刑罚宽仁”吗?这个人就成了状元。

类似地,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头名本来是朱汝珍,但慈禧太后最恨珍妃,就划掉了朱汝珍,后边有一位叫刘春霖,当时正有旱情,“天降春霖”是好事啊,就让刘春霖做了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

最后说回“诗鬼”李贺,他自己的名字没有问题,但他的父亲叫李晋肃,竟然有人因为嫉妒他的才华,说他父亲名字谐音就是“进士”,不能让他考取进士,李贺竟然真的因此失去了科考的资格,这实在是太荒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