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天才逐梦

字体:16+-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我想,这就是海子的童年,湛蓝色的快乐里藏着些梦幻与好奇。这个聪颖的少年,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如天空的蓝、草叶的绿、云朵的白、晚霞的红,他会托着腮独自坐着,思索很久,在漫长的思索中进入无人知晓的世界,那里或许是一个田园,长满花草树木;或许是一个城堡,锁着孤单和秘密。

或许当他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嬉戏时,人们看不到他的与众不同,但当他对着这个世界的星月花草茫然思索时,他便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海子,满脑子的绮丽色彩。正因他有着这样华美的精神世界,当他后来必须独自面对这个晦暗世界的纷扰时,才会不知所措。

初中时的海子,除了学习课堂上的知识之外,还开始读小说。镇里的同学有小说,他就借来读,他读书很快,看完了就马上归还,然后再找其他的书读。我们不知道,小说曾经带他走入怎样的世界,让他看到怎样的风景,我们只知道,那时候的海子,对知识、对书充满渴望。想象力丰富的他,肯定会随着那些小说情节走出很远,或许,他也曾幻想过仗剑天涯,只与白马为伴、星月为邻,或者如鲁滨逊一样,漂流到无人的小岛,面对难以计算的时间。而一旦从幻想中走出,他又是学校里最刻苦的孩子,他的学习从来不需要父母催促,因为他知道,知识对于他这样一个来自农村的平凡生命意味着什么。显然,那是可以带他走向远方的一条船。

同样的池塘榕树,同样的操场秋千,海子也会像其他孩子一样在这些地方奔跑,而当他静坐下来的时候,就看到了别样的色彩,听到了别样的声响。那些蜻蜓与蝴蝶、知了与蜜蜂, 总能带他进入童话般的世界,而他,总愿意为这些微小的生命,建一些房子,抵御风雨欺凌。就像后来,他愿意为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取个温暖的名字一样,他深爱人间的每棵树木、每片花草,尘世所见的一切,他都用心珍藏。可惜偌大的烟火人间,却无力珍藏这个谜一样的诗人。

三年的初中生活结束以后,以海子优异的成绩,本可以进入安庆一中,但是为了方便,他又在高河中学读了高中。这已经是1977年的秋天了,十三岁的海子有了更大的梦想。如果说以前他只是努力学习,却不知道是否能借此走向生命的远方,那么这一年,他看到了前方的光亮。这一年,中断了十年的高考终于恢复了,想必海子无比激动,他不再只是茫然地学习,而是终于确定,只要用心学习,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海子的父母也十分欣喜,他们为坚持供海子上学而窃喜,而窃喜之余,他们更坚信,海子能够考上大学,为他们贫穷的家庭带来一片曙光。

每一个经历过高中生活的人都知道,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时光。幽暗的灯光下,总有很多人在拼命与时间赛跑。海子也不例外,他必须拼尽力气,去属于自己的地方,看更远的云天,赏更美的晚霞。本是星月下欢笑的少年,此时却必须扬帆远航。他将在那些飞逝的光阴里日渐憔悴,而当他走出那段光阴,年华就将绽放在另一重天地里。

海子身上有一种性格很让人欣喜,那就是乐于助人。尽管他常常独自坐在某个角落,静静地思索,但至少在中学的时候,他并不像一个孤僻的人,事实上,其他同学也不对他敬而远之,相反,很多同学都愿意向他请教问题,而他也很少拒绝。不得不说,他是一个极其善良的人,这一点即使是他在尘世感到无限孤寂的时候也未曾改变过。想必在后来的那些荒凉岁月里,他的朋友也很希望能帮他走出迷惘,可他是个纯粹的诗人,无人能够真正走入他的世界,为他扫去阴霾,点亮烛火。或许,这就是诗人的宿命。

那时候,海子睡在同学琚晨光的下铺,他家离学校比琚晨光家近,所以回家的次数比后者多得多,回家的目的无非是洗澡换衣、扛米洗菜。由于琚晨光不能经常回家,带来的咸菜常常长出许多白毛,饭票也时常告急,他就经常向海子求助。海子不仅将自己的咸菜分给琚晨光吃,还总是把饭票借给他。有一次,下晚自习以后,宿舍其他同学都睡觉了,琚晨光却十分饥饿,海子发现以后,迅速舀了几勺腌萝卜,冲上半缸开水,悄悄递给琚晨光。

而在学习上,琚晨光也得到了海子的大力帮助,海子总在晚上给他补数学课,甚至到了高考前最紧张的两个月,海子依然不厌其烦地解答了琚晨光的许多数学问题。在海子的帮助下,琚晨光数学成绩进步很快,分数有了很大提高,得到了学校两块钱的奖励,他花了两角钱请海子吃了一小碗米粉肉,可没过两天却收到了海子送来的五张大白纸。

一颗纯净的心,从未改变的天真,这就是海子。天性单纯的人,不管是来自哪里,去往何处,不管是经过怎样的雾霭或流岚,总会保留着最初的纯净,如秋日的湖水一般。海子喜欢帮助其他同学,对于他,这只是自然而然的事,他甚至很少考虑得失。而那时候的他,深知自己所背负的重量。生命来到世间,早已注定要承载何种生命色彩。海子的生命注定是一抹忧郁的蓝,而他却把孤寂和悲伤留给自己,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又往往化身暖阳,不时地散发温热。

当时的高中是两年制,高二就要高考。在高二分文理班的时候,海子本来被分到理科班,为了协调学校的文理科考生实力,又被调到文科班,而此时文科班已经开课两个月。为了调班的事情,海子的父亲查振全还曾经对海子大发雷霆,以为他学习不好才被调班,后来在老师的解释下才平息了此事。显然,海子被调到文科班,是要担当文科班的领军角色的。而那时候,十四岁的海子个头小又极其瘦弱,开始的时候包括他的班主任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相信,这个瘦小的少年能够承担那个重任。可是不久之后,海子用成绩做了绝好的回答。他毫不费力地考了两个文科班的第一名。于是海子再次成为同学眼中的神童。

其实海子的一生,便是天才的一生。童年是受人瞩目的天才,而成为诗人之后仍是天才,他可以随手捡起几个意象,糅合成诗句,人们便止不住惊叹。只是这样的天才,结局怕也是早已注定。从受尽追捧,到尝尽孤独,从被所有人仰望到一个人独自面对人世洪流,海子只是完成了从学生到诗人的转变,似乎只是自然而然地跨了一步,却又好似飞越了俗世逻辑。而这样的飞越,让这个天才的生命,从此与云月为伴,与烟火的人间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