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蔣介石因事致信戴公商議,戴複信:“至於兄之苦心大事,則非弟之能為力者,搓手萬遍,終無以報。惟諒之。”(《戴季陶先生文存》,1502頁)
後來,蔣介石因聽信戴公的建議,軟禁胡漢民,為世所不諒。蔣不能下台,而遷怒於戴,以為這是一個不好收場的餿主意。軟禁胡漢民是在1931年2月。胡漢民欲造成一個責任內閣的國家政府,蔣介石則欲統一號令,一個仗恃元老支持,一個以新起實力軍人自居,5月,蔣先生欲控製國民會議,邀集戴季陶、吳稚暉、陳果夫、陳立夫、邵元衝、葉楚傖商討對策,人皆無善策,而戴季陶欲對之不客氣。胡漢民拒不妥協,季陶遂明確主張強硬對待。
於是戴季陶設鴻門宴將胡漢民扣押,而對外宣稱展堂近來精神失常。季陶往勸之,囑其勿與蔣介石作對,而宜多讀佛書。漢民大怒,謂我已成神,何須學佛?《左傳》曰,神者,聰明正直而一者。飽學之士吵架,三招兩式,精彩得令人眼花繚亂。
西安事變,戴先生又為主張武力討伐的一派,這一觀點的支持者群集何應欽公館,而蔣介石對當時所有主討伐者都無好感,蓋武力威懾則可。而大肆動武則可能玉石俱焚,此事兩人間更增隔膜。
自1930年起,他任考試院院長,確立中西融通的民國文官考試製度,他對考試利弊考慮周詳。他在報告書中說,那種揣摩窺測的八股文,弊端多多。君主以科舉牢籠人才,消磨誌氣,以致種弱國衰。當專製集權時代,勢力為皇親豪族所有,但造惡者為君主,非考試製度本身。如無考試製度,政治將更加腐敗,人民受害更烈。
在他任上,建立編譯局並形成妥善的銓敘製度。自此以後,至1940年代中期,20萬以上知識分子受益,即使在抗戰中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