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裏

執 著

字體:16+-

/ 仲利民/

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書,捧讀一本書,能從裏麵找到太多的快樂。10歲的時候,從居住的鄉村去縣城書店,10 多裏路,母親不放心,不讓我去,無論我怎麽訴說自己的心願,也難以得到母親的批準。等母親去田地勞作了,我偷偷地動身去縣城,中午的飯就免掉了,有書讀就不會感到肚子餓。晚上回家,母親並未發現我的行蹤,暗暗的擔憂就放下了。

後來,去書店看書,成了習慣,母親也就不再加以阻攔。10 裏路,從10 歲一直走到17 歲,寒假走過,暑假走過,晴天走過,雨天走過,路上有腳印,有知識的痕跡,還有執著的步履。舊城的老書店雖然拆遷了,但我的記憶裏仍然留著它的麵貌,也許,那些與書店有關的建築,包括它的磚頭瓦片,廳堂裏來來往往的人群與麵孔,將與書一起活在我的記憶中。

後來,我去淮陰讀書,學校的圖書館成了我最好的去處。我第一次發現,居然有如此多的書可以用來讀,那時的青春時光是多麽飽滿啊!因為書的滋潤,我愈發地覺得青春是多麽值得回憶的事。在這個圖書館裏,我呼吸到更為廣闊的空氣,是它帶著我走向了遙遠的殿堂,我由此結識了馬爾克斯、杜拉斯、伍爾夫、川端康成,也熟悉了王小妮、舒婷、海子、西川、馬鈴薯等。如果說小時候在家鄉的閱讀,讓我懂得了有比狹小的生活更廣博的世界,那麽,這裏的一切,則讓我開始有了向上登攀的台階。

從學校畢業後,去了上海工作,我最喜歡的去處是書店。別人在上海外灘留戀那裏迷人的風景,我則去城區小巷裏找到一家二手書店,埋頭讀到黃昏,掏空了腰包拎回一大捆書。在蘇州甪直,我最先尋覓的是老作家葉聖陶的故居,在那個綠蔭掩蓋,小橋流水旁的舊居裏,我虔誠地叩響文壇前輩的房門,我想象,幾十年前,這裏是葉老進出的地方,寫作的地方,那麽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就是麵對這些風景從心靈裏流淌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