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里

企鹅的繁衍

字体:16+-

/澜 涛/

每年的2 月,南极的夏天接近尾声,气温开始降低。这时,南极企鹅们离开温暖的海洋,纷纷上岸,成群结队地迈向冰原的深处,它们蹒跚的双脚在冰面上行走显得那么笨拙迟缓,但它们从不停歇。这些企鹅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回到长年冰天雪地,冬天气温甚至可骤降至零下八十几度,没有任何生物能够存活的出生地,**、产卵,繁衍下一代。

昏天黑地的冰风暴让企鹅们脚步更加踉跄,旅程变得更加艰辛。

大约70 公里的长途跋涉后,终于抵达家乡。很快,在一番热闹的追求与求婚仪式后,原本散乱的企鹅群变得成双结对的和谐与有序。结合成夫妇的企鹅们,或一起散步、互相依偎,或帮对方清理毛发。一对对企鹅完成了婚姻大礼后,开始营造它们的家。企鹅巢穴使用的材料是它们唯一搬得动的鹅卵石,为了建造直径大约10 厘米的巢穴,企鹅“夫妇”必须四处寻找足够的石块。

白天越来越短,气候也越来越恶劣,母企鹅终于产下一枚蛋。已经近两个月没有吃东西的母企鹅在产下卵后,已经筋疲力尽,但它们来不及休息和喘息,就匆匆踏上返回海洋的长行。因为它们产卵消耗了太多的热量,必须马上回到海洋觅食,一方面是补充体力,一方面是储存食物来喂养即将孵出的小企鹅。母企鹅小心翼翼地将在脚上的蛋交给身旁的公企鹅,笨手笨脚的公企鹅在嘴的帮助下总算把蛋铲到了自己的脚背上后,略略抬起前掌,用肚子下方肚皮褶皱形成的孵化袋紧紧地把蛋裹起来,开始了漫长的孵化小企鹅的工作。公企鹅为了能让企鹅蛋的温度始终保持在0℃以上,它要始终将企鹅蛋托在自己的双脚上,然后始终用孵化袋裹着蛋,一刻也不能离开。否则,一旦企鹅蛋暴露,南极大陆平均-60℃的气温将很快就将企鹅蛋冻裂。

孵卵是一段艰辛的过程,暴风雪经常来袭,虽然有厚重的皮下组织保暖,但气温太低了,公企鹅们聚在一起将身体紧紧贴近,相互取暖着。但一段时间后,企鹅群外围的企鹅们仍旧承受不住了,这时,群体中间的公企鹅移到群体的外圈,原来在外围的企鹅们则移到中间。

这样的内外轮换十分频繁,几乎三两天就要进行一次。这样的轮换,一方面让企鹅们轮流在外圈抵挡风雪和享受内圈温暖的体温,另一方面也让企鹅们避免瞌睡发作,睡过去。

风雪、严寒,饥饿、疲惫,长夜、寂寞……孵卵的企鹅们一个个都恪尽职守着。

轮换进行了两个月后,小企鹅终于一只只地孵出来,原本伟岸漂亮的公企鹅却急剧地消瘦下来,体重从原来的30 公斤—40 公斤骤然降到了20 多公斤,毛色也变得黯然无光。这时候,外出觅食的母企鹅也摇晃着吃得圆圆的身体陆续返回。经过家庭的短暂团聚后,体力殆尽的公企鹅前往海洋寻找食物,母企鹅开始承担起喂食小企鹅的任务。

……

当我从一位生物学家朋友那里了解到企鹅孵化繁衍的过程后,觉得很震撼。

常年生活在冰天雪地的企鹅们,它们并没有被严酷的环境灭绝,反而息息不绝地繁衍、壮大着它们的种族,繁衍之道却如此简单:每个个体扮演好自我的角色,同时紧密联系其他同伴,相互取暖、相互帮助。

这是一个张扬个性、追求自我的时代。一些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渐渐忽略了他人的利益,甚至丧失了携手、助爱他人的心。人们以为这样“全神贯注”地发展自我,用心自我,就可以将自己提升得最快最高,实际常常难如心愿。

社会半径的大小决定着一个人成功的大小。而社会半径的大小,取决于爱心的多少。

冰雪酷寒的南极,再坚强彪悍个体的“我”也无法独胜风雪,只有所有个体携手成“我们”时,才生命不息。这生存法则一样适合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