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

第十一章地租003

字體:16+-

但當歐亞初通貿易時,亞洲各國尤其是中國與印度的貴金屬的價值,比歐洲高得多,而且一直如此。此種差別,是因前者多為產米國,其稻田大抵每年能收獲兩次,有時甚至三次,而每次收獲的產量,又比小麥的一般收成要好得多,所以其糧食的產量遠高於麵積相同的非產水稻的國家。同時這些國家的人口肯定會多得多。此外,這些國家的富人,擁有大量自己消費不了的糧食,可供他們自由處置,因此掌握著可購買更多的他人勞動量的手段。因此,根據記載,中國或印度斯坦的達官顯貴的隨從遠比歐洲最富有的臣民的隨從要多,並且更加氣派。而且,這些大官富豪,持有大量過剩的糧食,於是他們能夠支付較大數量的糧食來交換那些大自然生產的珍奇物品,如富翁競相爭購的金銀寶石。所以,供給印度市場的銀礦,和供給歐洲市場的銀礦相比,即使同樣豐饒,這些商品在印度能交換的糧食自然要比在歐洲多很多。

不過供應印度市場貴金屬的礦山看來遠沒有供應歐洲市場的礦山那麽豐饒,而以寶石供給印度市場的礦山,卻遠比以寶石供給歐洲市場的礦山豐饒,所以,貴金屬自然在印度能換得更多的寶石,並能換得更多的糧食。像鑽石那樣的奢侈品,其貨幣價格在印度比在歐洲要低一些,而像糧食這樣最重要的必需品的貨幣價格在印度要比在歐洲低許多。但前麵說過,在中國和印度斯坦這兩大市場,勞動的真實價格,即勞動者得到的生活必需品的真實量,卻遠不如歐洲大部分地區的勞動者。因此這些勞動者的工資,隻能購買少量的食物,同時食物的價格比歐洲低,所以,與歐洲比較,勞動的貨幣價格在印度就加倍低廉,這是因為它隻能購到少量的糧食,而且糧食的價格又便宜。在技術相同工業相同的國家,必有大部分製造品的貨幣價格,與其勞動的貨幣價格成比例。中國和印度斯坦製造業上的技術和工業,雖不及歐洲各地,但似乎相差不遠。因此其製造品的貨幣價格,自然要比歐洲任何地方低得多。並且歐洲大部分地區輸送貨物采用陸運,這又大大提高了多數製造品的真實價格和名義價格。在中國和印度斯坦,則因內地河港縱橫,貨物常由水運,節省了大量的錢,從而降低了其製造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綜合這些理由,由歐洲運往印度的貴金屬一直都是有利可圖的商品。在印度沒有任何一種其他的商品能比貴金屬賣到更好的價錢了,就是說,在歐洲生產製造花費一定數量的勞動的商品,沒有一個在印度能比貴金屬換得更多數量的勞動和商品。貴金屬中,把黃金運往印度,又不如把白銀運往印度更為有利,因為在中國及其他大部分印度市場上,純銀與純金的比率,通常為十對一,最多也不超過十二對一。而在歐洲,則為十四或十五對一。在前者,雖能以銀十盎司至多十二盎司購得金一盎司,在後者,則需銀十四盎司乃至十五盎司。因此,對於從歐洲開往印度的船舶中,銀通常是最有價值的輸運品。對於從亞卡普科開往馬尼拉的船舶來說,同樣如此。新大陸的銀實際就是依賴這種關係,成為舊大陸兩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世界上相隔很遠的地區相互聯係起來了。在印度,金銀的價值過去和現在都比歐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