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发去福建之前,陈红儿和汤永兴一起,总算过了几天安稳的小日子。
红儿每天早上起得早,像所有主妇那样拎着小篮子去买菜。上海的菜贩都起得早,天刚蒙蒙亮,晨雾尚未散去,他们就把新鲜的蔬菜摆放在摊头,红的萝卜,绿的青菜、黄的南瓜都像西洋画里静物,干净漂亮。
红儿拎着小菜篮子在菜市场转悠,她想买点排骨回家煲汤喝。对于挑排骨这事,她还真不在行,以前都是孙姨在操心这些事,排骨新鲜不新鲜,煮汤还是红烧,都是孙姨因心情而定。
孙姨煮的排骨汤味道不错,陈红儿也想自己试着煮一下。
她在菜市场转了很久,不知身后有人跟踪自己。那人也扮成商贩模样,穿一身黑衣,戴一顶鸭舌帽,帽沿压得极低。红儿在蔬菜摊前挑白萝卜,那人一闪,就从白萝卜旁边跑过去。再到肉摊,红儿好像有些察觉,但又不能确定。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挑排骨,挑好小肋排放在秤上,称好用报纸包上放进她篮里。
这时,黑衣人趁机丢了一把小葱过来,说一句“送的!”就一闪而过,红儿还没看清他的长相,那人就消失在人海里。
回到家,红儿并未在意,把那捆葱扔在厨房角落里。
洗了手,把刚买回来的早点摆盘。正忙碌着,只觉得身后有一双手从后面搂过来,紧紧地扼住她的腰。
“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就醒了?”
“被厨房的香味熏醒了!有个老婆真好啊!”
他闭着眼睛把脸紧紧地贴着红儿,轻轻摩擦。红儿的脸热了,小声对丈夫说:“别这么起腻行吗?大早晨的!”
“大早晨的怎么了?红儿你给我听好了,你现在是我老婆了,咱俩现在是夫妻了,合法夫妻。”
“瞧把你美的!”
“以前在战场上,我就总是想,我将来能娶上个媳妇,过几天安稳的小日子,该多好啊!想不到这愿望眨眼间就实现了。”
他俩吃着香喷喷的刚出锅的油条,再配两碗细腻如脂的白米粥,白米粥上撒着星星点点的桂花还有白糖,格外软糯香甜。
“今天买了排骨,待会儿炖排骨汤给你喝。”
说到排骨汤,红儿一下子想起篮子里那捆小葱来,心里咯噔一下。她有些不自然地苦笑一下,心境跟刚才明显不同了,一心只盼着汤永兴快点把粥喝完,她好趁着收拾厨房的机会,仔细查看那捆来历不明的小葱,里面定是藏着秘密。
果然,吃完早餐,丈夫说他要出趟门。新婚燕尔,夫妻俩站在门口左亲亲右亲亲,又相互搂抱了好一会儿,方才分开。
丈夫一走,红儿连忙关好门,转身进了厨房。她拿起那捆葱来细看,见用来捆葱的白色纸绳显得格外惹眼,宽且白,与平时用来捆菜的毛纸有绳明显不同。她展开那白色纸绳,上面果然有字。
红儿倒吸一口凉气。只见那细长的纸条上写道:
“我已来沪,择日相见,有要事相商。”
落款是“二小姐”。
“二小姐?唐如玉?她不是去北平了吗?她来上海干嘛?还专门来找我,莫不是唐家出什么事了?她要把小孩再送回来?”
一想到孩子这件事,红儿立马慌了神儿,她想二小姐一定是听说了她遇良缘这件事,心怀妒忌,这才从北平赶回上海来搞破坏的。“如玉这是想揭发我吗?拿我们家小虎说事,说我跟她父亲在一起过,还生过一个小孩,名叫小虎?”
“她会这样做吗?会吗?”
这样想着她的神经立刻紧张起来,许多想法像冒泡泡一样在她家厨房上空漂浮着,缓缓移动。她做了案情分析,唐如玉这个人聪明绝顶,她要想干一件事,那就没有干不成的。唐鹿鸣还活着那会儿,经常来红儿住的地方看他们母子俩,逗逗孩子,说说家常话。如果没有战争,他们倒像恬静和美的一家子。
老爷子有时也聊起他们的女儿。他最中意的是老大唐如雪,人稳重,又漂亮,做事有头脑,适合经商,上海的鹿鸣糖厂交给她运营管理,生意做得不错,开发新品,扩张新店铺,真金白银进入公司账户,股东们都很满意。
说到二女儿唐如玉,老爷子就“嗯嗯”咳嗽一声,伸出两个手指比划着说道:“如玉这个丫头啊,脑子是好的,聪明,够用,就是有点像个假小子。”
红儿依偎在唐老板怀里,轻声议论着他的孩子,那一刻心里是有点高兴的。能说他家的孩子,说明他已经把我红儿当自己人了。若是论资排辈,她唐如玉该是叫她一声“小妈”才对。
“我已来沪,择日相见,有要事相商。”
她把这张字条看了两遍,然后点火烧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