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說晚清

真假“衣帶詔”

字體:16+-

1898年9月,中國政治大逆轉,譚嗣同、康廣仁、楊銳等六君子血灑菜市口,康有為、梁啟超等流亡海外,轟轟烈烈的維新運動戛然而止。

在流亡海外那些年,支撐康有為及其追隨者精神的是一份文件,這個文件被康有為稱為“衣帶詔”,隨身攜帶,猶如“衣帶”。康有為說,這是皇上給他的詔書,命令他逃出北京,從長計議,想法勤王。“衣帶詔”是康有為此後十年政治合法性的唯一憑據,也是海外愛國華僑擁戴康有為的理由。

對於康有為的說辭,清政府並不認同,不止一次大罵康有為胡說八道。但是,康有為照樣我行我素。他的解釋是,朝廷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皇上不僅沒有說話的自由,而且沒有不說話的自由。

“衣帶詔”確實存在

在專製體製下,信息不公開不透明是把雙刃劍,民眾不知道宮廷內幕或許有助於社會穩定。但是人類之所以為人類,就是因為多了一些思考,多了對未知事物的好奇,信息不對稱必然讓人們施展聰明才智競相猜謎。在過去一百年,康有為等人畢竟因“六君子”喪命而獲得道義同情,清政府特別是慈禧太後畢竟因1895年後一係列重大事變,特別清亡而成為革命黨、維新派攻擊對象,百口莫辯。於是人們對於光緒帝那些斥責康有為的諭旨往往不太信任。

這顯然是不合乎曆史真實的。兩宮之間或許有過某些不一致,但兩宮在最後十幾年絕對沒有康有為所宣揚的那樣不可調和,不共戴天。至於光緒帝“瀛台泣血”更是一個虛假的悲情故事,否則就無法理解晚清最後十幾年的政治變革。不過,也必須承認,康有為手持的“衣帶詔”雖說不是原件,但也絕對不是毫無來曆的謊言,更不是康有為的捏造。因為清政府盡管一再斥責康有為在海外招搖撞騙,但從未明確認定這份“衣帶詔”為偽造,是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