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聖雄:梁漱溟傳

廢督裁兵

字體:16+-

梁漱溟應邀前往曹州進行教育改革嚐試的主要動力和背景是他與王朝俊的特殊關係。如果沒有王朝俊的盛情和再三懇求,如果不是王朝俊與梁漱溟在文化思想和教育理念上的基本一致,梁漱溟決不會丟掉他在北大的職業而奔赴山東。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梁漱溟前往曹州辦學的主因便是對王朝俊個人人格的信服和尊重。

然而,人格的高尚絲毫並不意味著不犯錯誤或不做出有損朋友利益的事,尤其是在當時中國一片混亂、群雄割據之際,作為在山東頗有影響與實力的王朝俊便難免卷入一些政治糾紛之中。

這場糾紛的大致情形是,當梁漱溟主持的曹州中學開學不到半年,國內政局風雲突起,馮玉祥在孫中山的推動下,與陝軍暫編第一師師長胡景翼及第十五混成旅旅長孫嶽結成反直同盟,決心尋找機會推翻曹錕、吳佩孚等軍閥統治。王朝俊原本就是老資格的革命黨人,所以當馮玉祥準備起兵的消息傳來,他自然積極參與,預聞其事,授意曹州鎮守使參謀長呂秀文(蘊齋)發動兵變,率第一、二兩個團長驅逐曹州鎮守使徐鴻賓(燕珊),宣布曹州獨立,並宣稱接受馮玉祥的命令,以曹州舊部組建為國民軍第五軍(馮玉祥部號第一軍),呂秀文任軍長。

其時,山東督軍鄭士琦為曹錕就任大總統後任命的濟威將軍兼陸軍上將,他自然更傾心於曹錕和吳佩孚。鄭士琦獲悉呂秀文的行動後,立即派兵彈壓。戰禍將作,曹州人心惶惶。梁漱溟急忙入京質問王朝俊何以如此深地介入軍閥紛爭,將相對平靜的曹州卷入無窮期的戰亂之中。

梁漱溟的指責當然解決不了什麽問題,於是又匆匆退回曹州以靖人心。然就在此往返奔波中,梁漱溟悔悟自己此次前往曹州辦學確實是犯了“往教”的錯誤,而沒有堅守“來學”的原則。於是他準備離開曹州的想法在一霎那間形成。拖至1924年底,梁漱溟獨自悄然離開曹州,回到北京,客居清華園,始謝絕一切外務,以幾年來少有的平靜心校理乃父梁濟遺稿,且深刻反省自己此次山東之行之所以失敗的原因,為三年不出之計。於各方約聘,概辭不赴,不論什麽事也不擔任,原意是要有點長進,再出來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