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遺民:章太炎傳

2.論辯革命與改良

字體:16+-

孫中山、章太炎,以及所有革命黨人的理論,都不是書齋裏的空想,而是非常強烈的現實需要,有著直接的政治背景。他們要推翻的是清廷,所以他們的論戰對手就是清政府,特別是清政府的禦用學者。革命黨人的論戰目標是清政府,但清政府始終不做回應,不把革命者當作論戰對手,於是乎,革命黨人的論戰對手隻能等而下之,成了保皇黨。

保皇黨的領袖也就是康有為、梁啟超,他們曾經有機會與革命黨人合作,但由於價值理念等各方麵的原因,還是分道揚鑣。保皇黨人始終對革命黨人的理論給予嚴厲批判,康有為所寫的那幾篇告弟子書,其實就是強調革命不可能、不必行,革命是洪水、是猛獸。而章太炎所寫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等,其實就是針鋒相對批判康有為,這實際上是革命黨與保皇黨論戰的序幕。

《民報》創刊後,孫中山在《民報》上正式發布民族、民權和民生的三民主義,正麵宣傳中國革命的背景、原因、綱領和目的。緊接著,汪精衛、朱執信、陳天華等也都在《民報》上發表文章,狠批清政府,狠批保皇黨。

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於1905年11月26日在東京創刊。孫中山為《民報》撰寫了《發刊詞》。圖為《民報》第一號。

到了《民報》第三號,明白揭示革命黨人的六大主義:一、顛覆現今之惡劣政府;二、建設共和政體;三、土地國有;四、維持世界真正之和平;五、主張中國、日本兩國之國民的聯合;六、要求世界列國讚成中國革新之事業。

《民報》鮮明的政治立場,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同時也激起康有為、梁啟超等保皇黨人的激烈反對,一場理論上的爭辯勢不可免。

就當時國內政治形勢變化來說,清廷在國內外一係列政治壓力迫使下,已經再度認同了1898年政治變革的政治路線,相繼開始了以改良主義為主要特征的新政、預備立憲。這種政治跡象深刻影響了康有為、梁啟超,使他們覺得朝廷正在按照他們的規劃而前進,他們覺得朝廷宣布以15年的期限實現憲政雖然顯得漫長了點,但就中國的曆史特征、政治經濟發展情形而言,可能還是比較合適、比較貼切的。因此,他們堅決反對《民報》鼓吹的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主張,認為這種推倒重來的政治主張不僅荒唐,而且殘忍,會引起一係列無法承受的災難。按照康有為的話說,他向來不擔心中國被外國所瓜分所吞並,而深深懼怕因革命而引發的內亂。他向來認為,隻要中國不內亂,無論怎樣不進步,以中國體量之大、人口之眾,在世界上總還算是一個重要國家。然而,假如中國發生內亂,則無論英雄豪傑如何眾多,也很難阻止中國像印度一樣滅亡和消失。所以康有為的基本觀點是,立憲不立憲,對於中國來說還在其次;而革命與不革命,這才是中國最吃緊、最要命的事情。為了中國的安寧與未來,反對革命成為康有為、梁啟超和保皇黨人的曆史使命,至少他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