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遺民:章太炎傳

2.留學東瀛

字體:16+-

1901年秋,16歲的鄒容踏上了艱辛的求學路。從重慶出發,沿著長江順流而下,進入設在上海的江南製造局廣方言館補習日語,為留學日本進行準備。

留學日本時的解容

翌年春,鄒容東渡日本,入東京同文書院,開始在日本的留學生活。

1894年的甲午戰爭,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曆史走向。原本自信滿滿的中國人不得不重新反省過去30年的發展道路,發現原本不被中國人瞧得起的日本,真正找到了回應西方壓力的正確道路,那就是轉身向西,脫亞入歐。中國先前所堅守的“中體西用”,除了增加一些物資的財富外,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而這些簡單的物質財富被一場戰爭幾乎徹底摧毀了。物質上的靠不住震驚了中國人,知恥而後勇,中國人重新上路,由先前30年向西方學習轉而踏踏實實向東方學習,留學日本成為那個時代時尚青年的第一選擇。

日本成了中國的榜樣,大量青年學子紛紛前往日本取經求學,據說當鄒容來到日本的時候,在那裏求學的中國人已有上千人之多。

到日本留學的中國青年與先前遠赴歐美的留學生不同,歐美留學**時代時還是遵循中體西用的救國原則,主要是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層麵的東西,對於西方的政治、製度、思想文化,那時的留學生除極個別的少數如嚴複,大家很少注意。因為當時大家普遍相信中國文明在製度、文化層麵的成就遠過於西洋,中國的問題隻是沒有追趕上西方工業化的機會,在技術層麵上錯過了一次大創新、大發展的機會,所以隻要中國向西方學習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中國必將完成全麵振興,中國的製度、文化,必將與西方的科學技術完美結合,創造出西方人無法追趕的新文明。

毫無疑問,甲午戰爭之前的中國人太幼稚、太樂觀了,不懂得文明作為一個整體的意義,不懂得科學技術的進步並不單單是科學技術,而是有著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製度因素。經過甲午戰爭的刺激,中國人有了新的覺悟,所以這一次轉身向東,向日本學習,主要的不再是學習日本人的科學技術,而是更多地關注日本的法律、政治、製度等層麵。所以這些留學生後來或成為革命者,或成為改良主義者,差不多都以政治為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