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

◎德宗順宗諸子002

字體:16+-

遺補陳京、趙需、裴佶、宇文炫、盧景亮、張薦等上疏論奏。次日,又上疏。高又於正殿奏雲:“陛下用盧杞獨秉鈞軸,前後三年,棄斥忠良,附下罔上,使陛下越在草莽,皆杞之過。且漢時三光失序,雨旱不時,皆宰相請罪,小者免官,大者刑戮。杞罪合至死,陛下好生惡殺,赦杞萬死,唯貶新州司馬,旋複遷移。

今除刺史,是失天下之望。伏惟聖意裁擇。”上謂曰:“盧杞有不逮,是朕之過。”

複奏曰;“盧杞奸臣,常懷詭詐,非是不逮。”上曰:“朕已有赦。高曰:“赦乃赦其罪,不宜授刺史。且赦文至優黎民,今饒州大郡,若命奸臣作牧,是一州蒼生,獨受其弊。望引常參官顧問,並擇謹厚中官,令采聽於眾。若億兆之人異臣之言,臣當萬死。”於是,諫官爭論於上前,上良久謂曰:“若與盧杞刺史太優,與上佐可乎?”曰:“可矣!”遂追饒州製。翌日,遣使宣慰高雲:“朕思卿言深理切,當依卿所奏。”太子少保韋倫、太府卿張獻恭等奏:“袁高所奏至當,高是陛下一良臣,望加優異。”

貞元二年,上以關輔祿山之後,百姓貧乏,田疇荒穢,詔諸道進耕牛,待諸道觀察使各選揀牛進貢,委京兆府勸課民戶,勘責有地無牛百姓,量其地著,以牛均給之。其田五十畝已下人,不在給限。高上疏論之:“聖慈所憂,切在貧下。有田不滿五十畝者尤是貧人,請量三兩家共給牛一頭,以濟農事。”疏奏,從之。尋卒於官,年六十,中外歎惜。憲宗朝,宰臣李吉甫嚐言高之忠鯁,詔贈禮部尚書。

段平仲,字秉庸,武威人。隋人部尚書段達六代孫也。登進士第。杜佑、李複相繼鎮淮南,皆表平仲為掌書記。複移鎮華州、滑州,仍為從事。入朝為監察禦史。平仲磊落尚氣節,嗜酒傲言。時德宗春秋高,多自聽斷。由是庶務壅隔,事或不理,中外畏上嚴察,無敢言者。平仲嚐謂人曰:“主上聰明神武,臣下畏懼不言,自循默耳。如平仲一得召見,必當大有開悟。”貞元十四年,京師旱,詔擇禦史、郎官各一人,發廩賑恤。平仲與考功員外陳歸當奉使,因辭得對,乃入近禦座,粗陳本事。上察平仲意有所蓄,以歸在側不言。及奏事畢退,平仲獨不退,欲有奏啟;上因兼留歸問之,聲色甚厲,雜以他語。平仲錯愕,都不得言因誤稱其名。上怒,叱出之。平仲蒼黃,又誤趨禦障後,歸下階連呼,乃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