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

卷四十六

字體:16+-

誌第三十六

◎百官一

唐之官製,其名號祿秩雖因時增損,而大抵皆沿隋故。其官司之別,曰省、曰台、曰寺、曰監、曰衛、曰府,各統其屬,以分職定位。其辯貴賤、敘勞能,則有品、有爵、有勳、有階,以時考核而升降之,所以任群材、治百事。其為法則精而密,其施於事則簡而易行,所以然者,由職有常守,而位有常員也。方唐之盛時,其製如此。蓋其始未嚐不欲立製度、明紀綱為萬世法,而常至於交侵紛亂者,由其時君不能慎守,而徇一切之苟且,故其事愈繁而官益冗,至失其職業而卒不能複。

初,太宗省內外官,定製為七百三十員,曰:“吾以此待天下賢材,足矣。”然是時已有員外置,其後又有特置,同正員。至於檢校、兼、守、判、知之類,皆非本製。又有置使之名,或因事而置,事已則罷,或遂置而不廢。其名類繁多,莫能遍舉。自中世已後,盜起兵興,又有軍功之官,遂不勝其濫矣。故采其綱目條理可為後法,及事雖非正後世遵用因仍而不能改者,著於篇。

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矣。然自漢以來,位號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製,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其後,以太宗嚐為尚書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職,由是仆射為尚書省長官,與侍中、中書令號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輕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職,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時,杜淹以吏部尚書參議朝政,魏徵以秘書監參預朝政,其後或曰“參議得失”、“參知政事”之類,其名非一,皆宰相職也。貞觀八年,仆射李靖以疾辭位,詔疾小瘳,三兩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事,而“平章事”之名蓋起於此。其後,李勣以太子詹事同中書門下三品,謂同侍中、中書令也,而“同三品”之名蓋起於此。然二名不專用,而佗官居職者猶假佗名如故。自高宗已後,為宰相者必加“同中書門下三品”,雖品高者亦然;惟三公、三師、中書令則否。其後改易官名,而張文瓘以東台侍郎同東西台三品,“同三品”入銜,自文瓘始。永淳元年,以黃門侍郎郭待舉、兵部侍郎岑長倩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平章事”入銜,自待舉等始。自是以後,終唐之世不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