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
荀淑字季和,潁川潁陰人,荀卿十一世孫也。少有高行,博學而不好章句,多為俗儒所非,而州裏稱其知人。
安帝時,征拜郎中,後再遷當塗長。去職還鄉裏。當世名賢李固、李膺等皆師宗之。及梁太後臨朝,有日食地震之變,詔公卿舉賢良方正,光祿勳杜喬、少府房植舉淑對策,譏刺貴幸,為大將軍梁冀所忌,出補朗陵侯相。蒞事明理,稱為神君。頃之,棄官歸,閑居養誌。產業每增,輒以贍宗族知友,年六十七,建和三年卒,李膺時為尚書,自表師喪。二縣皆為立祠。有子八人:儉、緄、靖、燾、汪、爽、肅、專,並有名稱,時人謂之“八龍”。
初,荀氏舊裏名西豪,潁陰令勃海苑康以為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亦有八子,故改其裏曰高陽裏。
靖有至行,不仕,年五十而終,號曰玄行先生。
淑兄子昱字伯條,曇字無智。昱為沛相,曇為廣陵太守。兄弟皆正身疾惡,誌除閹宦。其支黨賓客有在二郡者,纖罪必誅。昱後共大將軍竇武謀誅中官,與李膺俱死。曇亦禁錮終身。
爽字慈明,一名諝。幼而好學,年十二,能通《春秋》、《論語》。太尉杜喬見而稱之,曰:“可為人師。”爽遂耽思經書,慶吊不行,征命不應。潁川為之語曰:“荀氏八龍,慈明無雙。”
延熹九年,太常趙典舉爽至孝,拜郎中。對策陳便宜曰:
臣聞之於師曰:“漢為火德,火生於木,木盛於火,故其德為孝,其象在《周易》之《離》。”夫在地為火,在天為日。在天者用其精,在地者用其形。夏則火王,其精在天,溫暖之氣,養生百木,是其孝也。冬時則廢,其形在地,酷烈之氣,焚燒山林,是其不孝也。故漢製使天下誦《孝經》,選吏舉孝廉。夫喪親自盡,孝之終也。今之公卿及二千石,三年之喪,不得即去,殆非所以增崇孝道而克稱火德者也。往者孝文勞謙,行過乎儉,故有遺詔以日易月。此當時之宜,不可貫之萬世。古今之製雖有損益,而諒闇之禮未嚐改移,以示天下莫遺其親。今公卿群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喪不得奔赴。夫仁義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俗,以應乎下。傳曰:“喪祭之禮闕,則人臣之恩薄,背死忘生者眾矣。”曾子曰:“人未有自致者,必也親喪乎!”《春秋傳》曰:“上之所為,民之歸也。”夫上所不為而民或為之,故加刑罰;若上之所為,民亦為之,又何誅焉?昔丞相翟方進,以自備宰相,而不敢逾製。至遭母憂,三十六日而除。夫失禮之源,自上而始。古者大喪三年不呼其門,所以崇國厚俗篤化之道也。事失宜正,過勿憚改。天下通喪,可如舊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