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著
○書汪汝成格物卷(癸酉)
予於汝成“格物致知”之說、“博文約禮”之說、“博學篤行”之說、“一貫忠恕”之說,蓋不獨一論再論,五六論、數十論不止矣。汝成於吾言,始而駭以拂,既而疑焉,又既而大疑焉,又既而稍釋焉,而稍喜焉,而又疑焉。最後與予遊於玉泉,蓋論之連日夜,而始快然以釋,油然以喜,冥然以契。不知予言之非汝成也?不知汝成之言非予言也?於戲!若汝成,可謂不苟同於予,亦非苟異於予者矣。
卷首汝成之請,蓋其時尚有疑於予;今既釋然,予可以無言也已。敘其所以而歸之。
書石川卷(甲戌)
先儒之學得有淺深,則其為言亦不能無同異。學者惟當反之於心,不必苟求其同,亦不必故求其異,要在於是而已。今學者於先儒之說苟有未合,不妨致思。思之而終有不同,固亦未為甚害,但不當因此而遂加非毀,則其為罪大矣。同誌中往往似有此病,故特及之。程先生雲:“賢且學他是處,未須論他不是處。”此言最可以自警。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則不至於責人已甚,而自治嚴矣。
議論好勝,亦是今時學者大病。今學者於道,如管中窺天,少有所見,即自足自是,傲然居之不疑。與人言論,不待其辭之終而已先懷輕忽非笑之意,訑訑之聲音顏色,拒人於千裏之外。不知有道者從旁視之,方為之疏息汗顏,若無所容;而彼悍然不顧,略無省覺,斯亦可哀也已!近時同輩中往往亦有是病者,相見時可出此以警勵之。
某之於道,雖亦略有所見,未敢盡以為是也;其於後儒之說,雖亦時有異同,未敢盡以為非也。朋友之來問者,皆相愛者也,何敢以不盡吾所見!正期體之於心,務期真有所見其孰是孰非而身發明之,庶有益於斯道也。若徒入耳出口,互相標立門戶,以為能學,則非某之初心,其所以見罪之者至矣。近聞同誌中亦有類此者,切須戒勉,乃為無負!孔子雲:“默而識之,學而不厭”,斯乃深望於同誌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