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公元1639年)七月初一至初三日抄書麓館,亦無竟日之晴。先是俞禹錫有仆還鄉,請為餘帶家報家信。餘念浮沉之身,恐家人已認為無定河邊物,若書至家中,知身猶在,又恐身反不在也,乃作書辭告訴之。至是晚間不眠,仍作一書,擬明日寄之。
初四日送所寄家書至俞館,而俞往南城吳氏園。餘將返,其童子導餘同往。過南關而西,一裏,從南城北入其園。有池有橋,有亭在池中。主人年甚少,昆仲二人,一見即留酌亭中。
薄暮與禹錫同別。
始知二主人即吳麟征之子,新從四川父任歸者。
麟征以鄉薦,初作教毗陵,升南部,故與俞遇,今任四川建昌道矣。
初五日又絕糧。餘作中寄潘蓮華,複省中吳方生,潘父子以初八日赴公車(進京會試)。
且與潘索糧。
不及待,往拜吳氏昆仲,不遇,即乘霽出龍泉門,為乾海子之遊。由九龍池左循北坡西向上,一裏,出寺後,南瞰峽中馬家園,即前日閃太史宴餘其中者,昔為馬業,今售閃氏矣。
從此益西向上,一裏,瞰其北峽,乃太保新城所環其上者,乃知其西即寶蓋山之頂,今循其南岡而上也。又迤邐上者三裏,始隨南峽盤坡入。二裏,路北之樹木,森鬱而上,路南之樹木,又森鬱而下,各有莊舍於其中。其北者為薛莊,其南者為馬莊,其樹皆梨柿諸果。
餘夙聞馬元中有兄居此,元中囑餘往遊,且雲:“家兄已相候久矣。“至是問主人,已歸城,莊虛無人。時日甫上午,遂從其後趨幹海子道。其處峰稍南曲,其下峽中有深澗,自西北環夾東出,水聲驟沸,即馬家園綰九隆南塢之上流也。此處騰湧澗中,外至塢口,遂伏流不見。南溢而下泛者,為馬園內池;北溢而下泛者,為九隆泉池,皆此水之伏而再出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