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遊記

遊廬山日記

字體:16+-

戊午(1618年),餘同兄雷門、白夫,以八月十八日至九江。易小舟,沿江南入龍開河,二十裏,泊李裁縫堰。登陸,五裏,過西林寺,至東林寺。寺當廬山之陰,南麵廬山,北倚東林山。

山不甚高,為廬之外廊。

中有大溪,自東而西,驛路界其間,為九江之建昌孔道。

寺前臨溪,入門為虎溪橋,規模甚大,正殿夷毀,右為三笑堂。

十九日出寺,循山麓西南行。五裏,越廣濟橋,始舍官道,沿溪東向行。又二裏,溪回山合,霧色霏霏如雨。一人立溪口,問之,由此東上為天池大道,南轉登石門,為天池寺之側徑。餘稔知石門之奇,路險莫能上,遂倩請、雇其人為導,約二兄徑至天池相待。

遂南渡小溪二重,過報國寺,從碧條香藹綠樹香霧中攀陟五裏,仰見濃霧中雙石屼立,即石門也。一路由石隙而入,複有二石峰對峙。路宛轉峰罅,下瞰絕澗諸峰,在鐵船峰旁,俱從澗底矗聳直上,離立咫尺,爭雄競秀,而層煙疊翠,澄映四外。其下噴雪奔雷。騰空震**,耳目為之狂喜。門內對峰倚壁,都結層樓危闕。徽人鄒昌明、畢貫之新建精廬書齋,僧容成焚修其間。從庵後小徑,複出石門一重,俱從石崖上,上攀下躡,磴窮則挽藤,藤絕置木梯以上。如是二裏,至獅子岩。岩下有靜室。越嶺,路頗平。再上裏許,得大道,即自郡城南來者。

曆級而登,殿已當前,以霧故不辨。逼之走近它,而朱楹彩棟,則天池寺也,蓋毀而新建者。由右廡wǔ廊屋側登聚仙亭,亭前一崖突出,下臨無地,曰文殊台。

出寺,由大道左登披霞亭。

亭側岐路東上山脊,行三裏。由此再東二裏,為大林寺;由此北折而西,曰白鹿升仙台;北折而東,曰佛手岩。升仙台三麵壁立,四旁多喬鬆,高帝禦製周顛仙廟碑在其頂,石亭覆之,製甚古指製作工藝和格式都很古雅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