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學術文化隨筆

書院開講之際:論哲學、文學、曆史之重要及師生親善之必要

字體:16+-

吾以主講馬[一浮]先生之約,承乏特設講座,得與諸生相聚一堂,不勝欣幸。今開講伊始,吾與諸生不能無一言。唯所欲言者,決非高遠新奇之論,更不忍為空泛順俗之詞,隻求切近於諸生日用工夫而已。朱子《伊川像讚》曰:“布帛之言,菽粟之味,知德者希,孰知其貴?”願諸生勿忽視切近而不加察也。書院名稱,雖仍往昔,然今之為此,既不隸屬現行學製係統之內,亦決不沿襲前世遺規。論其性質,自是研究高深學術的團體。易言之,即扼重在哲學思想與文史等方麵之研究。

吾國年來談教育者,多注重科學與技術,而輕視文哲。此實未免偏見。就學術與知識言,科學無論發展至若何程度,要是分觀宇宙,而得到許多部分的知識。至於推顯至隱,窮萬物之本,澈萬化之原,綜貫散殊,而冥極大·全者,則非科學所能及。世有尊科學萬能,而意哲學可廢者,此亦膚淺之見耳。哲學畢竟是一切學問之歸墟。評判一切知識,而複為一切知識之總匯。佛家所謂一切智智,吾可借其語以稱哲學。若無哲學,則知不冥其極,理不究其至,學不由其統,奚其可哉?故就學術言,不容輕視哲學,此事甚明。次就吾人生活言。哲學者,所以研究宇宙人生根本問題,能啟發吾人高深的理想。須知高深的理想,即是道德。從澈悟方麵言之,則曰理想。從其冥契真理,在現實生活中而無所淪溺言之,則曰道德。陽明所謂“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亦此意也。吾人必真有哲學的陶養,(注意一“真”字。)有高遠深微的理想,會萬有而識其原,窮萬變而得其則。極天下之至繁至雜,而不憚於求通也。極天下之至幽至玄,而不厭於研幾也。極天下之至常至變,而不倦於審量也。智深以沉,思睿曰聖。不囿於膚淺。(學之蔽,真理之不明,皆由人自安於膚淺故也。膚淺者不能窮大,不能通微。其智力即浮薄,即生活力不充實。智短者,於真是真非,缺乏判斷。生活力貧乏者,必徇欲而無以自持。則一切之惡,自此生矣。故人之惡,出於膚淺。易言之,即出於無真知。)不墮於卑近,(沉溺於現實生活中,從欲殉物而人理絕。卑近者如是。)以知養恬。(恬者,胸懷澹泊,無物為累。此必有真知,而後足以涵養此恬澹之德也。無知者,則盲以逐物。而胸次無曠遠之致,是物化也。此與莊子以恬養知,義別。)其神凝而不亂。(恬故,精神凝聚而不散亂也。)故其生活力益充實而不自知。孟子所謂養浩然之氣者是也。哲學不是空想的學問,不是徒逞理論的學問,而是生活的學問。其為切要而不容輕視,何待論耶!又次就社會政治言,哲學者,非不切人事之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