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梁祝四人上了官馬大路,一路所見,野林桑田,平川秀石,本來也就歡喜。加之梁祝相公都有些詩情畫意,一人見物發生點感懷,另一人也就賦起詩來。一路之上,頗不寂寞。約莫三天旅程,就到了杭州。
在路上,祝英台道:“小弟有些東西,王順先一日挑來杭州的,等著先把東西尋到,再換了幹淨衣服去拜見先生,好嗎?”
梁山伯道:“但憑仁兄的意思。”
祝英台因記好王順所告訴飯店,前去一問,果然在內。梁祝也就投身這家飯店,先宿一宵。次日,便換了衣服,往尼山周士章所設經館中來。到了門口,就見白色粉牆,八字門,裏麵種了幾百根竹子,遮掩到門外,決不是三家村裏私塾了。兩人到了門裏,門旁有一人閃出,問來館有什麽事。
梁山伯道:“在下叫梁山伯,這位叫祝英台。我們是特意到杭州來,打算投奔周先生名下讀書的。未知能通報否?”
那人道:“我是他看門的。周先生設了經館多年,各方來讀書的,現在共有一百多人。周先生倒是一位博施濟眾的人,對於來者總不拒絕。請二位稍等,我去給二位通報。”
說著,把姓名籍貫開了,向屋裏去稟報。過了一會,便出來相請。二人便隨了進去,見一座堂屋,正中擺了一字長案,案上擺了許多鈔寫書籍(注:自唐以前,沒有印刷,書都用手鈔。書不用本子,都是用卷軸。所以一“本”書,古人講一“卷”書。可見古人藏書以至讀書,都是不容易的事)堆疊得像磚牆一樣。四圍都是書架,大小卷軸擺滿。
那先生頭戴古母追巾,身穿藍衫,三綹蒼白胡須,有三四寸長,正站在案頭外邊。那看門的就告訴梁祝二人,這是周先生,然後告退。梁祝二人一看周先生倒是落落大方,先作了一個揖,各通了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