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就懂的呂氏春秋

介立

字體:16+-

有錢有地位的人容易得到別人的跟隨,而貧窮卑賤的人卻很難。就像晉文公流亡的時候,他四處漂泊,處境非常困窘,身份也很卑賤。但是介子推並沒有離開他,一直陪伴在他身邊。後來晉文公回國成為國君,擁有強大的勢力,介子推卻選擇離開,不願意享受榮華富貴。這說明介子推能夠在艱難的時候堅守,卻在容易的時候選擇放棄。這也是為什麽晉文公雖然回國成為國君,但最終沒有能夠統一天下的原因。

晉文公回國後,想要賞賜介子推,但介子推卻不肯接受,還寫了一首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意。他把自己比作一條龍,飛遍天下,有五蛇跟隨輔佐。龍回到自己的故鄉,得到了安身之所,四蛇也跟隨得到了庇護。但有一蛇卻感到羞愧,死在了荒野之中。介子推用這首詩來表達自己不願意享受榮華富貴,寧願隱居山林的心誌。他把詩掛在公門上,然後躲在山下。晉文公聽到後,知道這是介子推所寫,於是改變住處和服飾,尋找介子推。他下令說,誰能找到介子推,就封他為上卿,賞給他百萬田地。有人在山中遇到了介子推,但他卻背著鍋和雨傘,不肯透露自己的行蹤。當被問到介子推在哪裏時,他說:“如果介子推真的不想見人而想隱居,我又怎麽會知道他的下落呢?”於是他就走了,再也沒有見過介子推。這說明人與人之間的想法和追求是多麽不同啊!現在那些追逐名利的人,每天早出晚歸,口幹舌燥地思考如何得到更多,卻仍然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而介子推卻得到了榮華富貴卻選擇逃避,他的境界和追求遠遠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

東方有個人叫爰旌目,他準備出門遠行,卻餓倒在路上。一個名叫丘的狐父盜賊看到了他,就拿來一壺飯給他吃。爰旌目吃了三口後才能夠睜開眼睛看清楚東西,他問丘:“你是什麽人?”丘回答說:“我是狐父人丘。”爰旌目說:“啊!你不是盜賊嗎?為什麽要給我吃東西?我按照道義是不能吃你的東西的。”於是他兩手撐在地上把吃進去的東西吐了出來,但吐不出來,最後喀喀幾聲就趴在地上死了。這個故事和前麵介子推的故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介子推在得到榮華富貴後選擇逃避,而爰旌目卻在饑餓的時候堅守自己的道義和原則,寧願死去也不願意違背自己的良心。這說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和信仰,但無論如何都應該堅守自己的底線和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