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論詩經

周詩係統

字體:16+-

《周頌》《周頌》中大別可分為兩類:一、無韻者;二、有韻又甚豐長者;其間還有些介物。那些無韻的時代在前,有韻又甚豐長者在後,有韻而不整齊豐長者在中間,此是文體之自然演化。今以其有韻又甚豐長者,與大、小《雅》中可定為厲宣時詩者比較,則覺難《周頌》之最後者,猶與厲宣時詩甚不同,則《周頌》當是成康以來下至懿孝間詩,無韻者在先,有韻者在後也。肆夏武諸章顯是既克商,中國業已安定,願言休息之詩,三家詩屬之成王時或近情。

大、小《雅》 大、小《雅》無周初年者,其南征北伐諸篇,當厲宣時。已說在前。若《大雅》之述祖德,皆是甚後之追記,且“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諸篇,已經曆曆以殷亡為戒,不是興國初年之語,又均與《周頌》的口氣不同。我們難不能說《頌》《雅》時代相遞換,然《頌》之末期,可當《雅》之初期,《雅》中無與不韻之《頌》同時者,則若顯然。

大、小《雅》中頗多東遷後詩,然均在始遷時,無後於平王者可見。故如但以《雅》論,則誠如孟子說:“王者之述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

《周南》《召南》 二《南》中可確定時代者,為《汝墳》《甘棠》《何彼穠矣》三篇,顯是周東遷不久時詩。又《江有汜》《漢廣》等篇,顯是周末喪南國時詩。南國盛於西周之末,大約二《南》是西周下半,東周初年詩。上不過共懿,下不逾平桓。

《豳》 豳地甚西,猶在周之西,而有“既東”之稱,大約是周向東之後帶來的故樂,稱邠以示其自來,猶《衛詩》之稱北也。《七月》《東山》《破斧》之原必甚古,而後來之麵目則不必甚先,然《豳風》中不見有東周詩。

《王》 《王風》皆東遷後詩,其《揚之水》一章言戍申、戍甫、戍許,明是楚人北犯時詩,楚已成隨,申猶未夷為楚縣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