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話

馬後炮

字體:16+-

現時愛下象棋的人很多,象棋中的用語也就往往變成人們日常的口頭用語了。“馬後炮”便是屬於這種日常的口頭用語之一。有幾位讀者來信問道:馬後炮怎麽會變成了口頭語呢?馬後炮的原意究竟是什麽?現在我們說的馬後炮與它的原意是相符的嗎?

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必須弄清楚:人們口頭上常說的馬後炮,到底盡包括些什麽意思呢?我沒有進行普遍的調查,似乎也不需要甚至不可能對這一類問題進行普遍的調查,因此要想對以上問題,做出完全肯定的回答還有困難。但是,大體說來,人們日常所謂馬後炮,主要是指的人們主觀認識和行動落後於客觀實際的某些情況。

當著一件事情發生以後,如果我們沒有及時地采取必要的措施,而是過了許久才采取一些措施,那麽,照一般人的口頭語,這就叫做馬後炮。如果我們對於這件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等等,也是在很久以後才弄清楚,那就更要被批評為馬後炮了。這就可見,馬後炮在一般人的口頭語中,總是帶著消極的涵義。這一點似乎是很明顯的了。

然而,馬後炮原來的意思是否果真如此,卻還需要再做一番查考。從何處去查考呢?這又是一個難題。在曆史上象棋出現的時間可能稍晚,起先人們隻下圍棋,而不下象棋。據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載:“奕,圍棋也。”這就可見圍棋出現的時間最早,所以凡是下棋都指的圍棋。又據晉代張華的《博物誌》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雲: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把圍棋說成是堯舜所創造,這當然是荒唐的;但是,張華此書至少可以證明圍棋在晉代以前就出現了。其他類似這樣的說法還很多。周秦諸子及《山海經》上也都有關於奕棋的記載,大概圍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很流行,當無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