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人們談論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和其他成就的時候,常常引用“初生之犢不怕虎”這句成語,來形容中國青少年隊伍裏不斷湧現的新生力量。我看這句話,作為一般的比喻來說未嚐不可,但是仔細一想這個比喻卻不很恰當。因為說的是初生的牛犢,實際上比不得老虎,隻是不怕而已,也許是不懂得怕;而我們的年輕一代經過實際較量完全證明,他們根本不是初生之犢所可比,他們的力量比虎還要強。
許多年輕的人所創造的巨大成績,隻能證明一條基本的規律,這就是新生的力量總是不斷在生長,總是不可戰勝的。過去是這樣,現在更是這樣,將來還會是樣。這真好似“長江後浪推前浪,一輩新人替舊人”。誰要是稍有自滿而放鬆努力,馬上就會被別人趕上和超過。這類事實現在已經屢見不鮮了。
我們曾經談論過許多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等等,他們都是很年輕就已成名了。其中二十多歲而成大名的起碼有幾十人,都是大家比較熟識的;但是二十歲以下的畢竟還很少。現在我倒要談談中國古代二十歲以下的著名人物,看看從中還能打到一些什麽有用的經驗。
《宋史》《寇準傳》載:“準少英邁,通春秋三傳,年十九舉進士。”《宋史》《王岩叟傳》載:“岩叟十八,鄉舉、省試、廷對皆第一。”《宋史》《張耒傳》載:“耒少穎異,十三歲能為文,十七時作函關賦,已傳人口。”隨便從《宋史》列傳中查一下,十七、十八、十九歲名的例子就都有了。還有年齡更小的。比如孔子的孫子子思,年十六,就與宋國的大夫樂朔辯論,把樂朔駁倒了,樂朔老羞成怒,派兵圍攻子思,後來宋君終於救出了子思。曆史上象這樣的人物相當不少。再舉唐代著名的大詩人王維為例,大家都讀過他的一首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然而大家未必都記得,王維寫這首詩的時候實際上也不過十六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