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話

薑夠本

字體:16+-

平常談話中,說到生產上完成一宗新的試驗,而沒有吃虧,總是說“將夠本”。我曾向幾位同誌請教這句話的來曆,都以為是“剛夠本”,把“剛”字讀為“將”字的音。後來有一位熟悉農業生產情況的同誌,告訴我說,這是“薑夠本”。回來一查,果然他說的有根據。原來這句話不但是長期流傳的成語,而且是一條重要的農業知識和經驗的總結。元代的農學家王禎,在《農桑通訣》中就曾寫道:“四月,竹簞爬開根土,取薑母貨之,不虧元本。”又說:“俗諺雲,養羊種薑,子利相當。”過去對於“取薑母貸之,不虧元本”這一行文字,馬馬虎虎看了,並沒有發現這裏邊有什麽大道理。而在實際生產知識豐富的人看來,這些文字記載卻概括了非常可貴的經驗。

據說許多有經驗的老農種生薑,一畝沙土地可得三千斤。每一棵薑最初隻用一小片老薑做種,長出的新薑就有兩三斤。即使遇到天時不利,田裏別的農作物棵粒不收,而種薑的田地上如果也不長什麽,你隻要挖出原來種下去的老薑,它卻一點也不會損壞,照樣能吃的、能賣的,決不至於把老本丟光了。這就叫做“薑夠本”,也就是王禎說的“爬開根土,取薑母貸之,不虧元本”的意思。這一點在其他許多農書都沒有寫清楚。比如最著名的明代大植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隻是說:“薑宜原濕沙地。四月取母薑種之,五月生苗,如初生嫩蘆;而葉稍闊,似竹葉,對生。葉亦辛香。秋社前後,新芽頓長,如列指狀,采食無筋,渭之子薑。秋分後者,次之。霜後則老矣。”

說一句公平的話,李時珍的著作在不少地方,並沒有超出他的前人王禎的解釋。王禎的《農桑通訣》有許多記載更切合於農業生產的實際經驗,他說的種薑方法,我看很重要,應該加以介紹。他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