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小說鉤沉

宣驗記

字體:16+-

渤海張融,字眉嵎。晉鹹寧中,子婦產男,初不覺有異。至七歲,聰慧過人。融曾將看射,令人拾箭還,恒苦遲。融孫雲:“自為公取也。”後射才發,便赴,遂與箭俱至棚;倏已捉矢而歸。舉坐怪愕。還經再宿,孫忽暴病而卒。呼諸沙門燒香。有一胡道人謂雲:“君速斂此孫;是羅刹鬼也,當啖害人家。”既見取箭之事,即狼狽闔棺。須臾,聞棺中有撲擺聲;鹹輟悲駭愕,遽送葬埋。後數形見。融作八關齋,於是便去。 《廣記》三百五十七

晉義熙中,京師長年寺道人惠祥與法向連堂。夜四更時,惠遙喚向暫來。往視,祥仰眠,手交於胸上,足挺 音鼎 直,雲:“可解我手足繩。”曰:“上並無繩也。”祥因得轉動,雲:“向有人眾,以我手足,鞭捶交下,問何故齧虱。”語詳:“若更不止,當入兩石間 音盍 之。”祥後懲戒於虱,餘無精進。 《禦覽》九百五十一

安荀本姓路,吳郡人也。年十餘,身嬰重疾,良藥必進,日增無損。時太玄台寺釋法濟語安荀曰:“恐此疾由業,非醫所消。貧道案佛經雲:‘若履危苦,能歸依三寶,懺悔求願者,皆獲甄濟。’君能 此下原有與女並三字 捐棄邪俗,洗滌塵穢,專心一向,當得痊愈。”安荀然之。即於宅內設觀世音齋,澡心潔意,傾誠載仰;扶疾稽顙,專念相續。經七日**,忽見金像,高尺許,三摩其身,從首至足;即覺沉屙豁然消愈。既靈驗在躬,遂求出家;求住太玄台寺。精勤匪懈。誦《法華經》。菜食長齋。三十七載,常翹心注想,願生兜率。宋元嘉十六年,出都造經,不測所終。 《比丘尼傳》二:玄藻本姓路,吳郡人也,安荀女也。注《宣驗記》雲:是即安荀也,今據改其名,以補斯記

元嘉元年,建安郡山賊百餘人,掩破郡治,抄掠百姓資產子女;遂入佛圖,搜掠財寶。先是,諸供養具,別封貯一室。賊破戶,忽有蜜蜂數萬頭,從衣簏出,同時噬螫群賊;身首腫痛,眼皆盲合。先諸所掠,皆棄而走 已上《事類賦注》三十亦引 。蜂飛邀逐,噬擊彌路,賊遂惶懼從便道而去。是時蠟日所縛子女,各還其家。 《禦覽》九百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