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就懂的黃帝內經

周痹第二十七

字體:16+-

黃帝向岐伯請教:“有一種叫做周痹的病,病邪在人體內隨著血脈上下移動,疼痛的地方左右對稱,而且疼痛不斷遷移,沒有停歇。我想知道,這種疼痛究竟是在血脈內部產生的,還是在肌肉之間產生的?這種病是怎麽形成的?疼痛轉移得如此之快,以至於我們來不及在痛處下針。當某個部位疼痛劇烈時,我們還沒決定如何治療,疼痛就已經消失了。這是為什麽呢?希望你能給我解釋清楚。”

岐伯回答說:“這其實不是周痹,而是眾痹。”

黃帝說:“那請你給我講講眾痹是怎麽回事。”

岐伯解釋道:“眾痹的病邪分布在全身各處,它的發作和停止、遷移和停留都沒有固定的時間。症狀表現為左右相互影響,對稱疼痛,但並不是全身都疼。而且,這種疼痛是間歇性的。”

黃帝問:“我明白了。那麽,應該怎樣用針刺治療呢?”

岐伯答道:“即使疼痛很快消失,我們也需要準確地找到疼痛的部位進行針刺,以防止疼痛再次出現。”

黃帝說:“很好。我還想聽你詳細講講周痹的情況。”

岐伯繼續解釋:“周痹的病邪隱藏在血脈中,隨著血液的流動散布到全身。因此,它的發作並不是左右對稱的,而是病邪隨著血液流動,停留在哪裏,哪裏就發病。”

黃帝又問:“那應該怎樣進行針刺治療呢?”

岐伯答道:“如果疼痛是從上往下發展的,我們應該先針刺下麵的穴位,阻止病氣繼續下行,然後再針刺上麵的疼痛部位以消除病邪。如果疼痛是從下往上發展的,我們就先針刺上麵的穴位以阻止病勢,然後再針刺下麵的疼痛部位以根除病邪。”

黃帝說:“講得很好。那麽,這種疼痛是怎樣產生的呢?為什麽把它叫做周痹呢?”

岐伯解釋道:“風寒濕邪從外界侵入人體,逐漸深入到肌肉之間,把肌肉間的津液擠壓成汁沫。這些汁沫因為寒冷而凝結成物體,進一步擠壓肌肉使其分裂,從而產生疼痛。當人們感到疼痛時,注意力和陽氣都會集中在疼痛部位,使局部產生熱量,疼痛就會因為熱而消散。然後病邪會流動到其他部位集結,疼痛也隨之遷移到那裏。這就是疼痛此起彼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