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道:“我聽說人體內有精、氣、津、液、血、脈這六種東西,但感覺它們其實都是一種氣。為什麽要分成六類呢?我不太明白。”
岐伯解釋道:“當男女結合,能夠孕育新生命的時候,人體形成之前的基本物質,我們稱之為‘精’。而當食物被上焦消化後,其精華被發散到全身,溫暖肌膚、充實身體、滋養毛發,就像霧露滋潤萬物一樣,這就是‘氣’。”
“有時候,我們的皮膚會出汗過多,這是因為皮膚的毛孔過於疏鬆,這種汗我們稱之為‘津’。”
“我們吃的食物進入胃裏,其中的精華充滿全身。一部分會流入骨髓,使關節活動自如;另一部分會滋養大腦和皮膚,保持皮膚水潤,這就是‘液’。”
“脾胃位於中焦,它們接收食物並吸收其中的精華,然後將其轉化為紅色的**,這就是‘血’。”
“而‘脈’則是約束血液,防止它隨意流出體外的管道。”
黃帝又問:“那麽,當這六種氣過多或不足時,會有什麽表現呢?我們怎麽才能知道氣的多少、腦髓的虛實、血脈的清濁呢?”
岐伯答道:“如果‘精’損耗過多,可能會導致耳聾;‘氣’不足時,眼睛可能會看不清東西;‘津’虛的話,人會容易出汗;‘液’虛的話,關節會不靈活,麵色會枯黃無光,大腦可能得不到充分滋養,小腿也會酸軟無力,還可能有耳鳴的症狀;‘血’虛的話,麵色會蒼白且無光澤;而‘脈’虛則意味著脈管空虛下沉。這些都是六種氣不正常的表現。”
黃帝繼續問:“這六種氣在人體內的重要性有什麽不同嗎?”
岐伯說:“這六種氣分別由不同的髒器管理,它們的重要性和功能是否正常都取決於它們所屬的髒器。不過,這六種氣都是由五穀的精華轉化而來的,而這些精華又是在胃裏生成的。所以,我們可以說六氣的根源都在於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