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就懂的黃帝內經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字體:16+-

黃帝問道:“人們的生活環境、活動水平、以及他們的勇敢和膽怯都各不相同,這些是否會影響他們的經脈和血氣呢?”

岐伯回答說:“的確,人的各種情緒狀態,如恐懼、激動、疲勞,以及他們的活動或靜息狀態,都會影響經脈和血氣,使之產生變化。比如,夜間遠行導致極度疲勞,會擾動腎氣,使腎氣無法內藏而外泄,導致氣喘。如果腎氣嚴重外泄並逆亂,還會傷害到肺髒。因跌落而受到驚嚇,會擾亂肝氣,導致肝喘。如果肝氣過度紊亂,還會傷及脾髒。因驚恐造成的氣喘,是由於驚恐使心神散亂,從而擾動了肺氣。如果肺氣嚴重紊亂,還會傷害到心髒。涉水或跌倒造成的氣喘,是由於跌倒傷害了骨骼,腎主骨,水濕之氣通於腎,因此骨和腎都受到擾動。在這種情況下,身體強壯、勇猛的人,因為他們平時血氣通暢,所以不易出現病變;而身體虛弱、膽小的人,因為他們平時氣血運行就不夠順暢,所以更容易出現阻滯和病變。”

岐伯繼續說:“診斷疾病的方法,就是觀察病人的勇敢與膽怯、骨骼、肌肉、皮膚的狀態,從而了解病情。這是診斷疾病的重要原則。吃得過飽,會使胃部津液外泄而出汗;受到驚嚇,會使心氣散亂,心液外泄而出汗;負重遠行,會傷害骨骼,腎主骨,所以會導致腎髒津液外泄而出汗;快跑時受到驚嚇,會傷害筋膜和魂,肝主筋膜和魂,所以會導致肝氣受損,津液外泄而出汗;過度勞累,會傷害四肢肌肉,脾主四肢肌肉,所以會導致津液外泄而出汗。在四季的陰陽變化中,人們常因飲食過飽、勞累過度以及情緒波動過度而生病。”

關於飲食的消化與吸收,岐伯解釋說:“食物進入胃後,經過消化,其精微物質會輸送到肝髒,用以滋養筋膜。食物進入胃後,其所化生的穀氣會輸送到心髒,用以滋養血脈。脈氣在經絡中流行,最終歸於肺髒。肺髒在會合百脈後,將精氣輸送到皮毛。脈與精氣相合後,流注到六腑中,六腑的津液又流注到心、肝、脾、腎中。但精氣的最終歸處還是在肺髒,肺髒的情況可以通過氣口的脈象來觀察,疾病的可治與否就是根據這個來判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