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讀書心得:毛澤東讀(毛澤東一生酷愛讀史,尤其青睞二十四史,一部《二十四史》所包含的“幾千寒熱”令毛澤東“東方白”時,卻“歌未竟”。)

毛澤東讀《新唐書》評徐有功

字體:16+-

毛澤東在讀《舊唐書·徐有功傳》和《新唐書·徐有功傳》時,使用了大小圓圈、曲線、三角號等許多標誌,多處圈點,十分動情。在《新唐書》的封麵上有毛澤東手書的目錄,其中“徐有功傳”四個字下,畫著引起注意的曲線,這可能是他為了再次閱讀或便於查找做出的標誌。並在正文的空白處寫下了這樣一段批語:

“命係庖廚”,何足惜哉,此言不當。嶽飛、文天祥、曾靜、戴名世、瞿秋白、方誌敏、鄧演達、楊虎城、聞一多諸輩,以身殉誌,不亦偉乎!

徐有功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所說的“命係庖廚”又是什麽意思?毛澤東為什麽會由讀其傳聯想到這麽多人呢?

據《舊唐書》《新唐書》本傳記載:徐有功,名弘敏,字有功,唐河南道洛州偃師(今偃師市)人,為隋唐大儒徐文遠之孫,出身於書香門第,以明經進士及第步入仕途。起初任蒲州司法參軍,因執法公正、寬厚仁慈而深得當地百姓的擁戴。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前夕,徐有功出任司刑寺(武後光宅元年,改大理寺為司刑寺)丞,執掌司法之權。

徐有功為官,敢於嚴格執法、犯顏直諫,糾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達萬人,從而名留青史。

《舊唐書》《新唐書》這兩部史書稱讚徐有功“為政寬仁,不行杖罰”,“為政寬仁,不忍杖罰”。毛澤東在這兩處都逐字加了旁圈,還在“為政寬仁,不忍杖罰”句末畫了一個大圈套著一個小圈,天頭上連畫三個大圈套小圈。這種標記,在傳記的正文內還有多處,有加重和特別強調的意思,是在毛澤東其他圈畫批注中較少見到的。傳記中有關徐有功秉公執法、不徇私情的許多事跡,毛澤東多有圈點,足見十分重視。

武則天稱帝後,懼怕大臣不服和謀反,信用酷吏佞臣周興、來俊臣等人,重賞鼓勵告密者。一時冤獄遍起,人人震恐,莫敢正言。徐有功無所畏懼,“數犯顏爭枉直,後厲語折抑,有功爭益牢”。毛澤東在《新唐書》的這些話旁,逐字加旁圈,每句句末都加了套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