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讀書心得:毛澤東讀(毛澤東一生酷愛讀史,尤其青睞二十四史,一部《二十四史》所包含的“幾千寒熱”令毛澤東“東方白”時,卻“歌未竟”。)

毛澤東讀《明史》品朱元璋、朱棣

字體:16+-

毛澤東眼裏“搞得比較好”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原名重八,後取名朱國瑞,元文宗天曆元年九月十八(1328年10月21日)丁未時,出生於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東)鍾離太平鄉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

朱重八自幼貧寒,父母兄長均死於瘟疫,孤苦無依,入皇覺寺(位於鳳陽城西門外)為小沙彌,兼任清潔工、倉庫保管員、添油工。入寺不到兩個月,因荒年寺租難收,寺主封倉遣散眾僧,朱重八隻得離鄉為遊方僧。後於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覺寺。因其友湯和的一封信,參加了反元起義軍,改名“朱元璋”意為誅(朱)滅元朝的璋(璋,一種武器)。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

朱元璋在郭子興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因此郭子興便把養女馬氏嫁與了他,軍中稱之為“朱公子”。郭子興死後,朱元璋統率郭部,任小明王韓林兒的左副元帥。接著以戰功連續升遷,至正十六年(1356年)諸將奉朱元璋為吳國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吳王位。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朱元璋是繼劉邦之後又一個出身微細、起自草莽的平民皇帝。朱元璋和劉邦、成吉思汗一樣,都屬於不識字或識字不多的“大老粗”,卻創造了許多“秀才”(知識分子)望塵莫及的偉大功業。《明史》讚譽朱元璋“當其肇造之初,能沉幾觀變,次第經略,綽有成算”,實非虛詞。

毛澤東對朱元璋卓越的軍事才能給予過很高的評價,曾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李世民創造了許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最符合毛澤東的軍事思維;而朱元璋之所以能緊隨李世民之後排名第二,是因為他的軍事謀略也深得毛澤東的讚許。比如,朱元璋在北定中原之前,在江南主要麵對兩股勢力:一是陳友諒,一是張士誠。本來張士誠尤為逼近朱元璋的地盤,所以有人建議他先打張士誠。但朱元璋經過分析對比,卻先置張士誠於不顧,而首先解決陳友諒。其理由是陳友諒素性驕傲,而張士誠器量狹小,兩相比較,“誌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故先攻友諒”。果然,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決戰時,張士誠徘徊觀望,“卒不能出姑蘇一步以為之援”。陳友諒既滅,張士誠頓成累卵,不久便為朱元璋擊滅。朱元璋後來回憶說,如果先打張士誠,“浙西負固堅守,友諒必空國而來,吾腹背受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