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大民:王誌綱話說中國人(繼林語堂《吾國與吾民》之後又一部寫透中國國民性的力作。《吾國與吾民》讓外國人讀懂中國人,《大國大民》讓中國人讀懂中國人)

風流皖南

字體:16+-

從曆史角度看,皖南、皖中、皖北分屬不同行政區管轄的時間,遠遠超過它們同屬一地的時間,其風物、人文各有不同氣象。

在某種意義上說,皖南是最傳統的江南。所謂“安徽”之名,即從安慶府、徽州府中各取一字得來,安慶是水陸碼頭、長江重鎮,既是政治中心,也是清代文學流派“桐城派”的發祥地;徽州雖然地處山區,卻是“賈而好儒”的徽商故裏,人文蔚盛,是支撐整個江南文脈的重要力量。

我去過徽州若幹次,每次感受各不相同,不過一入徽州就能感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十多年前,黃山市(由徽州更名而來)請我們做發展戰略。那次我在徽州流連許久,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我更看重的是徽州的人文底蘊和文脈流散。

中國現當代有很多城市改過名字。湖北的荊州改荊沙,襄陽改襄樊,還有安徽的徽州改黃山,都是典型例子。當時為了借名山黃山的東風發展旅遊,“徽州”被“黃山”取而代之。在這種吹糠見米的短期營銷下,人們一步到位奔去看黃山,極大浪費了古徽州的韻味和價值。

這是典型的買櫝還珠。且不說“徽文化”的內涵遠超“黃山”,單是“徽”字就已經深刻地烙印在文化基因中,是中國麵向世界的文化IP——“徽學”被譽為是與“敦煌學”“藏學”並列的中國走向世界的三大地方顯學之一。

有“安”無“徽”,這不僅僅是在符號化上的缺失,更是對徽州文化的極大打擊,是吃祖宗飯、造子孫孽的行為。

如今,襄樊、荊沙已經悄然退場,襄陽、樊城、荊州、沙市各歸其位;徽州複名之事,也值得當局好好思考。

寫徽州首先要講“徽商”。這裏首先要澄清一個誤會,當下“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這兩句詩在網上火了起來,尤其受年輕人追捧。這句話乍一看是在說徽州之景令人癡絕、魂牽夢繞,但其實並非如此。這句詩出自湯顯祖的《遊黃山白嶽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