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大民:王誌綱話說中國人(繼林語堂《吾國與吾民》之後又一部寫透中國國民性的力作。《吾國與吾民》讓外國人讀懂中國人,《大國大民》讓中國人讀懂中國人)

08

字體:16+-

老一輩總喜歡感慨今不如昔,我也不例外。殊不知一個社會的健康發展,永遠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否則前進的動力從何而來?

以日本為例,作為戰後重建經濟騰飛的建設者,昭和一代以其嚴謹、敬業、拚搏、硬朗的特征成為全日本的驕傲,這種精神也與當時日本在諸多領域領先世界的國際地位高度吻合。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經濟飛速發展後成長起來的平成一代。

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曾說,“在日本,當下平成年代的年輕人隻關心以自己為圓心、半徑三米內的事情”,“沒有爭取成功的欲望,學習能力低下也不知進取,遇到困難立馬退縮,一需要思考就馬上放棄,人雲亦雲,隻追隨別人的腳步”。

當然,大前研一關於平成一代的種種評價未免過於主觀,但昭和、平成兩代人之間價值觀的斷裂卻是肉眼可見,這種背離現象的背後,正是日本波折起伏的國運。

日本與中國港台地區殷鑒不遠,我們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國運即是人運,大國方有大民,沒有大民支撐的大國也隻是一碰即碎的泡影。今日之中國,正麵臨一場大考——如何從大國走向大民,是從容應對的關鍵。

90後正麵臨著社會各界廣泛的質疑,此前80後也被這麽質疑過,回憶得久遠些,當年我們也同樣經曆質疑。事實證明:伴隨著中國的不斷前進,每一代中國人都較好地承擔起了曆史賦予的使命。

今天的80後、90後們已經足以在各行各業獨當一麵。作為老一輩,我們一定不要敝帚自珍,而是要對年輕人少些苛責、多些寬容,傳好曆史的接力棒,用更加平和的心態看待年輕人張揚的**與夢想,這就夠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對於出身於知識分子世家、幼承庭訓的我來說,以知識立身、名世是畢生不變的追求。多年以來,我內心的抱負也從未變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此處的“達”不是下海入仕,而是能夠為社會留下一些真誠的、滲透著自己獨立見解的東西,以無愧於時代之饋贈,亦無愧於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