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大民:王誌綱話說中國人(繼林語堂《吾國與吾民》之後又一部寫透中國國民性的力作。《吾國與吾民》讓外國人讀懂中國人,《大國大民》讓中國人讀懂中國人)

“3+1”改變中國

字體:16+-

洋洋灑灑近兩萬字,在本文收尾之際,我想用“3+1”來概括這部粵港澳大灣區生成史:第一組是大灣區賴以生存的基石——尊重常識;第二組是大灣區發展的源動力——尊重人性;第三組是未來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即生意、生活、生命的三“生”有幸。最後的“1”,則是廣東兩千年帆影不絕所形成“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內核。

正如本文在開頭所講,大灣區的崛起之路,是中國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從封閉保守到開放包容,從傳統且發育不全的製造業弱國到世界工廠的艱難轉型之路。解讀大灣區的前世今生,我們又能得出關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哪些內在規律呢?我想同樣可以用“3+1”來總結。

第一,逼出來的改革。如果沒有危機,沒有一群對人民、對國家、對曆史負責的優秀人士能夠實事求是,通過危機倒逼改革,中國不可能走到今天。所謂的“逼”,無非就是承認現實,摒棄教條,讓效率優先成為共識。

第二,放出來的活力。想要提高效率,最重要的就是鬆綁。政府對民營企業最大的支持,就是不幹預,有求必應、無需不擾。這種所謂的“大市場,小政府”,並非削弱政府的職能,恰恰相反,越是自由高效的市場,越需要高度負責的政府,政府與市場兩“場”統籌,各安其位,各謀其政,互不打擾,互相成就,活力自然得以釋放。

第三,摸出來的市場。指導這一切的遊戲規則就是“看不見的手”——價值法則,而價值法則的載體就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最大的魅力就在於,不是你說它是洪水猛獸它就不存在,不是打壓它它就不存在;它是躲不掉的規律,因為它是效率的發動機。隻有市場經濟能提供最大的效率。四十多年來,貌似毫無路線預設的中國改革,實則一直有一條強大的內在邏輯——市場化。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