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

第一節 糧源之爭:產業鏈安全之戰的縮影

字體:16+-

一、短兵相接的大米收購戰

2012 年7 月,湖南益陽的“蘭溪米市”。兩位老熟人——坐市商王本義和前來詢問收米價格的種糧大戶李如海,相向而坐,抽煙喝茶,聊東扯西,貌似輕鬆,實則各懷心思。李如海已經走過好幾家收購商了,得知今年的早秈稻市場上已經有人出價1.3~1.32 元一斤了,比去年貴出0.2 元。但他感覺價格可能還要漲,他認為也該漲。“現在農藥、化肥都貴了許多,再不漲一點,種糧就更不劃算了。”於他而言,生產資料漲價所帶來的成本需要米價上漲來彌補,因為早秈稻生長後期有充足的陽光,再加上自己精心打理,今年承包的兩百多畝地收成比去年高出不少,質量也好了很多,李如海覺得今年應該將去年種糧的損失彌補回來。因此,多走走看看,不輕易出手賣糧,正是他現在的心理。

坐市商王本義的心思就複雜得多了。他知道今年早秈稻收購價一直在上漲,再不出手收米怕會錯過收米時機。特別是傳聞中一些外國的大公司也委托大市商甚至國有糧庫在高價收米,這讓王本義更坐不住了。出手不出?今年的米價會不會再次出現“高開低走”的行情?王本義心裏沒數,憂慮寫在了臉上。

其實,類似李如海的“惜售”和王本義的“憂買”心理同樣出現在湖南其他地區以及江南其他大米產區的農民、收購商身上。暗流湧動的是,國有、民營、外資糧企對大米、小麥等主糧糧源的爭奪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根據新華網2011 年11 月19 日的報道,江西撫州發生的晚米收購戰。

“稻米還沒成熟,就有人來定糧,確實少見。”對臨川區東館鎮農民來說,源源不斷到鎮上來的購糧者讓他們喜上眉梢,村民們對今年晚稻賣個好價錢充滿信心。

有“贛撫糧倉”之稱的撫州,每年產糧50 億斤,向國家提供商品糧20 億斤以上,這在產糧大省江西位列前茅。撫州市糧食局預計今年(2011 年)產中晚稻糧30 億斤左右,商品糧達15 億~ 18 億斤。撫州糧食市場往往是江西省糧市的一個風向標。經曆了今年早稻的“搶購忙”,撫州農民紛紛開出了比往年高出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的心理價,不少農民在采訪中表示“少於100 元就不賣”。而在江西新幹海珠米業董事長鄧庫皮看來,今年的開秤價可能會比農民100 元的預期更高,因為晚稻曆來供不應求,“今年早稻開秤是105 元,估計晚稻不會少於110 元。” ……更大的變數不是單純的供求趨勢,而是參與收購大米的市場主體自2011 年又多了一個,而且還是最有殺傷力的一個:外資糧企益海嘉裏!往年的晚米收購市場,國企占六成,民企占四成,大家皆大歡喜。但這個新對手的加入,一開始就是帶有“攪局者”的準備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