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記叢書:威爾第

曼佐尼

字體:16+-

16歲時,威爾第讀到曼佐尼(1785—1873,意大利小說家及詩人)的小說《約婚夫婦》,這對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威爾第53歲的時候,還曾寫信給朋友說,他對這本書的熱愛不減,因為它是本“真正的書,真實得跟事實一樣。”1874年,他為曼佐尼的誕辰寫下《安魂彌撒曲》,以示對他的尊崇。

《約婚夫婦》是部傑出的意大利小說,對意大利人而言,它揉合了斯科特(1771—1832,蘇格蘭詩人及小說家)、狄更斯(1812—1870,英國小說家)、薩克雷(1811—1863,英國作家)及托爾斯泰(1828—1910,俄小說家及社會改革者)各家的風格和精神。由於當時意大利還沒有統一的語文,各地方言雜陳,這本書出版後,也有許多文學之外的涵義與影響。

1827年時,意大利各地分別說著塔斯肯的方言(源自但丁的語言)、法語、拉丁語、德語等。威爾第和巴雷吉說的就是帕爾馬的方言。曼佐尼的書成功地打破了語言的藩籬,他以文學式的語言來插敘,而以米蘭的方言作對話。文法上也混合了倫巴第、塔斯肯、法文、拉丁文的語辭,以及一些經他類推、引申的自造字,文體簡單直接。故事是關於戰爭、饑餓和災疫,次標題是兩個17世紀時的米蘭的故事,寫到統治階級的不負責任、作為主人公的農民的單純誠實、米蘭絲業的開端、人性對災難的適應,以及通篇對邪惡的控訴。

多年來,在意大利半島上第一次發生了這樣的事,舉國上下,甚至於像威爾第這樣的鄉下孩子,都讀著同一本書。

曼佐尼不斷修改這本書的文字。1827年後,他以為塔斯肯的語言是全意大利最好的,便在後來各版中,越來越多地使用塔斯肯語。除了字、詞,曼佐尼也為一般大眾確立了句子結構的方式。這本書幾乎成為意大利語的初學課本與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