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裏的路程,硬是被哈德遜拖了小半個月,才成功抵達封地。
隊伍從出發時的六百多人,壯大到了最後的三千餘人,增加的兩千四百餘人就是此行的收獲。
可惜青壯少了一些,就算加上十四十五的少年、四十以下的中年男子,那也隻有八百不到。
剩下的多是身體較為不錯的老弱婦孺,體質弱的不是在此前的饑荒中被淘汰,就是倒在了半路上。
當然,這個“老”的定義是亞斯蘭特大陸的標準,三十歲之後就算中年,四十多歲就算是老人了。
真要想活到百八十歲,那隻能是在貴族之家。生存條件惡劣的農奴,能夠活過六十歲的,都堪比巨龍的鱗片。
在災禍麵前,人類是脆弱的。哪怕哈德遜刻意放慢腳步,還是有不少人沒能跟上來。
能救下這麽多人,已經算是好得了。如果哈德遜不介入,等新的領主抵達,恐怕這些人中,最後能夠活下來的連一半都不到。
安頓下來非常簡單,隻要劃分一塊地,農奴們就會自己動手建房。大家都非常的自覺,這麽點兒小事,還不需要哈德遜老爺操心。
簡單的考察了一遍,哈德遜就以礦山為中心,在附近規劃了五個聚居點。基本上都是原來的舊址,將難民一分,就算是大功告成。
作為代價就是糧草減少四十車,這還是刻意限製的結果,要是敞開肚皮吃,恐怕消耗還會更大。
沒得說,還得繼續派人回達迪爾城運糧。否則,光手中這點兒糧食,頂多也就支撐二十天。
三千多張嘴,就算再怎麽節省,每天最少也得消耗兩三千磅的糧食。
不需要趕路,又沒有太過繁重的勞動,普通農奴有個五六分飽就夠了。糧食不夠就野菜、樹葉、草根來湊,可士兵卻不能餓著。
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老兵,哈德遜可不想因為營養不良的問題,再次將他們給搞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