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座,開普勒452恒星係。
開普勒452是一顆G型主序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溫度與太陽類似,質量和半徑略大。在距離開普勒452,1.04AU的軌道半徑運行的天體,就是這個恒星係唯一的行星,開普勒-452b。
開普勒-452b是一顆岩石行星,體積比地球大了約60%,ESI地球相似度約0.83,恒星體係運行穩定,改造成本較低,因此也是宇宙開發的熱點泰拉行星。早在地球0的時代,當初的泰拉集團就針對開普勒-452b設計了完整的宜居化改造方案,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個技術難關都被接連打通。
因此時至今日,要不要在開普勒-452b進行殖民開發,已經單純隻剩下最後的‘成本’問題了。
何況還不止行星改造的巨大花費,這畢竟是1400光年的遙遠星途,452b遠離太陽係和諸天星門貿易體係,就好像是遠離都市圈的小山村,恩,山溝溝,可能山裏也有那麽點煤啊鐵的,可以搞個火力發電站什麽的。但如今都星際時代,大家都用清潔能源核電池,誰還為了你這點礦修一條路進山來?旅遊?我直接上QVN超夢直播不就完了?
是的,現在就是同理的,在現今可以依靠科技手段,對物質和能量進行完全解析,主動操作,自主合成的發達工業體係麵前,從遠星區搬運物資其實並沒有實際意義。一般就是單純的SEC科研考察船,對邊境世界的生物礦物能量進行解析,然後把數據傳輸回來,在軌道工廠實驗室進行模擬合成,就可以進一步研究利用於工業體係了。
而星門沒有委員會的許可更不是隨便能建造的,香料和領航員的價值不用多說,要不遠光年之遙,鋪設星際高速公路和自動導航係統,一樣需要巨大的開銷和維護費。所以諸天宇宙中,認真開發開普勒-452b不能說絕無僅有吧,也可以說寥寥可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