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向榮的祖父就是給謝時開蒙的老師,他是個疏朗開闊的文人,雖然惋惜沒有孫子,卻並不執迷於此,還反過來勸說兒子和兒媳,認為這是緣分。
“你們沒有兒子,是因為緣分未至,孩子是上蒼的恩賜,你們既有了大娘,不如好好教養她,不也有做父母的樂趣嗎?”
可惜他兒子兒媳不認命,一直折騰著想要一個兒子。
謝老先生就把孫女帶在身邊,孫女說,“我做夢了,夢見自己應該著男裝,叫向榮,這樣或許弟弟就來了。”
於是謝老先生就給她改名叫向榮。
孫女說,“弟弟可能不喜歡陽夏的風水,聽聞琅琊人傑地靈,阿爹阿娘若去琅琊居住,說不定能引來靈童。”
於是他們一家就跟著被征辟到琅琊的謝老先生一起搬到了琅琊。
等戰火四起,謝老先生憂憤之下病逝,謝向榮又說,“祖父半生漂泊,此時落葉當歸根,這才是最重的孝道。”
於是本來想向南逃亡的父母不得不跟著她一起扶棺回鄉,他們幸運的躲開了路上的匈奴大軍,跟著一群流亡的難民到了陽夏,迅速聯係上謝時的親眷,被他們庇護起來,躲過了那一場兵禍。
然後謝向榮開始為祖父守孝,以守孝為名拒絕了許多親事,去年年中出孝,謝家父母要給她說親,她就反過來勸父母,認為他們正當年,還有希望為謝家綿延子嗣。
“我若重孝,或許上蒼憐憫,能為父親和母親送來一個兒子,”以此為由居家為祖父繼續守孝,“別人守三年,我就守六年,十二年,我相信,女兒的孝心一定能感動上蒼,為父母賜下麟兒。”
她的父母被說服了,於是拒絕親事,讓謝向榮居家守孝。
但謝時說,“名為守孝,其實她是在整理叔祖的文稿和注釋,想要學孔子學生為孔子著書留言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