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時也不解諸葛亮為何製定此方針。
畢竟己方國力難以比擬魏國,不更應該尋求速戰速決麽,怎麽反而要長久相持?
蔣琬瞧著眾人的不解之色,麵上也浮現著認同之色。
他初聽聞諸葛亮提出這方針時,亦是一般無二。
不過在聽聞其詳細闡述利害過後,卻已經琢磨明白了。
諸葛亮的方針其實很簡單。
那就是遷徙漢中,涼州民前往渭河平原屯田,這是構成久駐之基的基礎。
概因涼州土地貧瘠,除卻隴西,天水等寥寥郡縣能夠產糧外,其餘土地基本都難以耕種。
而從漢中運糧也受限於棧道的緣故,後勤物資輸送勢必會大打折扣,人力與時間都倍增。
可要是遷民至渭河平原開墾屯田,假以時日,那屯駐在五丈原的大軍就能夠自給自足免除了糧盡的後顧之憂。
反而由於渭水平原被漢軍所據,魏軍主力長期駐防於關中所需要的補給何其繁重?
需要源源不斷的從千裏關東運糧。
長此以往下去,損耗何其之大?
到那時,魏軍要關東千裏運糧,漢軍就食於關中平原。
這就會形成最大的差距。
原史上,這也是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戰術並且執行得十分成功。
前麵幾次北伐都是因糧盡而還。
但第五次屯於五丈原組織屯田,耕者雜於渭濱之家百日過後依然不見糧盡的跡象,這就說明方針奏效了。
隻不過奈何天意弄人,秋風五丈原下諸葛亮病逝了,導致漢軍隻能撤軍,屯田策略也隻能是人死道消。
如今隨著趙統的穿越,位麵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但諸葛亮依舊構思出屯田持久方針相持關中的戰略,可行性比起原史上會更好。
蔣琬稍作思索,遂拱手將這方略的核心內容娓娓道來。
“陛下無須憂慮,丞相已將一切都考慮到,咱們隻需征召民眾前來開墾耕地實行屯田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