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第九百五十六章 新的SS级黑科技知识!

字体:16+-

物理等级提升到极限后,秦克那种“自己真不能算是人类了”的感觉更加明显了——虽然他的身体依然是人类,但起码在数学、物理这两个科目方面,确确实实进入到“神之领域”,远远超越了人类所能达到的极限。

这使他更有信心去完成“学神拯救世界关键主线任务之请拯救世界吧”的主线任务,改变这颗星球在五百年后就会毁灭的命运!

如果连如此状态下的他也做不到……那……那只可能是因为他还没抽出时间来吸收完“物理之神”级别的全部知识。

退一亿步说,哪怕这星球真救不了,秦克也比较淡定了,因为他手里还有另一份“撒手锏”——一份SS级的黑科技知识《一种适用于进行大规模移民的超高速宇宙飞船设计图全系列》。

是的,秦克又多了一份SS级的黑科技知识。

再次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不但使秦克的物理等级提升到了当前最强的“物理之神”级别,也使得另一个系统任务“请继续获取科学之巅的荣誉吧”的进度顺利地推进到了1010。

“叮,经检测,您已获得可以媲美‘科学突破奖级别及以上的十项世界级奖项,您的学神任务‘请继续获取科学之巅的荣誉吧已达成任务目标,系统确定任务已完成。您的任务完成度评价为S级,奖励正在下发……””

“叮!您所有学科增加5000学术积分,额外奖励黑科技礼包一份!”

“叮!您的化学、信息学等级均满足升级条件,同时提升为‘宗师级!您的‘德语提升为‘专业级!学科等级信息更新如下:”

“化学等级:宗师级,下一等级:化学之神级,升级进度:11229100000”

“信息学等级:宗师级,下一等级:信息学之神级,升级进度:10992100000”

“外国语等级:德语专业级(极限),您可以选择新的外国语进行学习。”

“黑科技礼包正在下发……下发成功!黑科技礼包正在拆开中……”

“叮!黑科技礼包已拆开!您已获得了SS级黑科技知识《一种适用于进行大规模移民的超高速宇宙飞船设计图全系列》一份!”

就是伴随着这样的系统提示音,秦克不但将化学、信息学等级提升到“宗师级”、将德语提升到了“专业级”,脑海里更多了一份新的SS级黑科技知识。

至此,秦克已解锁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科目全部都已突破到宗师级及以上,而外国语等级里的“德语”也提升为“专业级”,他的英语、德语水平均达到了专业翻译、同声传译的专业水平。秦克还顺手开启了“法语”的新科目。

当然,秦克最看重的是新获得的SS级黑科技知识《一种适用于进行大规模移民的超高速宇宙飞船设计图全系列》!

SS级黑科技知识最大的特点不是“黑科技”,而是难度,它的内容横跨很多学科领域,尤其是对数学、物理、化学乃至生物、信息化的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哪怕能打印出来,估计全世界也没多少人能读懂三分之一的内容,更别说将之从设计图变成实物了。

但在数学、物理已突破到“神之级别”、其余科目全部达成宗师级的秦克面前,这些黑科技知识的难度便不过尔尔,只需要略花点时间去阅读和消化就够了,造出来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

这份黑科技上面非常清晰的记载了可以用于星际航行的宇宙飞船设计图,最快的速度可以达到13光速的,需要搭配S级知识《可控核聚变的奥秘》里的可控核聚变技术来提供足够的能源和发动机驱动力。

秦克粗略地估算过,给他15年的时间、充足的人力资源、50000亿左右的研究经费,大概就能将这艘外形漂亮至极、呈银白色流线形的宇宙超高速飞船研究出来。

嗯,研究经费的金额数字你没看错,是5万亿元,别看它似乎很昂贵,但秦克认为还是很值,因为这样的宇宙飞船一次可以载差不多一百万人,还可以进行宇宙长途航行!不愧是“适用于进行大规模移民”的宇宙飞船!

而且除了第一艘造价昂贵外,后面再做就便宜多了,大概两万亿元一艘吧。

当然,世界各国不太可能建8000艘这样的宇宙飞航来将全世界的民众都载进去,但不要忘记了,岳父宁宗训和岳母纪秀玉正在带队研究的“诺亚方舟”、“空中堡垒”呢!

秦克脑海里也有那则神秘信息里附带的“诺亚方舟”和“空中堡垒”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概要,很清楚“诺亚方舟”可以低空飞行及在海面上航行,是巨型的避难船体,标准载客量是一千万人,如果不考虑舒适度硬往里面塞人,床位安排得像火车的卧铺一样又窄又矮,那塞个三千万人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而“空中堡垒”就是大型的悬空避难城市,最大可以收容五千万人,缺点是几乎无法移动,也无法降落到水面上,只能等洪水退去后重新降落回地面上。

两者采用的是核裂变发电技术,配合秦克团队最新研究“放射性元素无害化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避免核污染。

这“诺亚方舟”和“空中堡垒”并不是为了星际航行,而是为了使人类逃过“第二征兆”里危害最大的“灭世洪灾”,能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元气。

秦克觉得可以先用宇宙飞船到火星上建立人类聚居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移居规模也不可能很大,所以在这期间还是以建造成本更低、技术难度也更低的“诺亚方舟”和“空中堡垒”为主,让人类先逃过灭世大洪灾,再逐步移居其他星球。

当然,这是他没能拯救世界、最糟糕的情况下的最后退路。

秦克绝不愿意用到这样的退路,因为哪怕是有这样的退路,人类依然会不可避免地蒙受巨大的损失,不管是在技术不成熟时强行在火星建立人类聚居地,还是逃到“诺亚方舟”和“空中堡垒”上,人类的家园都会被毁掉,起码也会有一半的人类丧生。

秦克更希望能达成另一个结局——他全力以赴,尽自己作为“数学之神”与“物理之神”的一切努力,带队全世界的科学家制止“世界大崩坏”的发生。

如果可以的话,甚至不让“第一征兆”出现——真正拯救这个世界,让人类能在这颗美丽的蓝星上一直继续繁衍和发展,直到科技真的昌明到可以自由进行太空探险和宇宙移民……

加油吧,秦克!为了老婆孩子,也为了人类有更美好的未来!

秦克握紧拳头,暗暗为自己鼓劲。

……

对于秦克来说,拯救世界的路要一步步地走,尤其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当前最需要优先完成的工作就是组建起“全球极端气候大数据高级分析团队”,比如敲定最终的名单,掌握每位成员的履历、特长和性格、习俗等,便于尽快完成团队的磨合,高效开展工作。

十一长假最后一天的早上十点多,秦克在书房里终于看完了厚厚的成员简历,他揉揉有些酸涩的眼睛,起身伸了个懒腰。

本想喝口茶,才发现茶杯里的水差不多喝光了。平时秦小壳会不时过来泡茶,不过今天她在院子里陪着两个小宝宝玩堆沙子的游戏,抽不出时间上来。

旁边的宁青筠也放下文件,体贴道:“我去替你泡杯茶。”

“谢谢老婆大人。”

宁青筠抿嘴一笑,脚步轻盈地走了出去。

秦克刚刚练习了一遍咏春拳活动活动手脚,放在桌子上的手机响了起来。

看了下来电显示,居然是数学学院的陈立成教授,秦克有些意外,但马上便接通了。

他与陈立成学长也算是有缘份,在高二时,秦克曾在网络上以直播的形式公开挑战全国的数学专业大学生,就在那时在直播间里与陈立成相识,后面来到清木大学后更是不时打交道。

秦克还是很欣赏陈立成的性格和对数学的纯粹热爱,视之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事实上,到了现在秦克这样的身份地位,想交到真正的好朋友颇不容易了,陈立成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秦克在清木大学教职工当中年纪相近的最好朋友。

陈立成也因为秦克曾救过他一命,还曾替他洗刷冤情,一直心怀感激,视之为至交好友。

电话接通,听筒里便传来陈立成熟悉的声音:“秦学弟啊,没打扰你吧?”

就冲着陈立成还能以平常心来称呼自己为“秦学弟”了,而不是像别人那样称呼“秦院士”,秦克就很喜欢与他交往。

君子之交就是这样,不涉名利,轻松,自在。

“陈学长你真会挑时间,我这时正在家里喝茶放松呢,陈学长有空的话,欢迎过来我家里喝茶。”正好这时宁青筠泡了茶回来,秦克做了个飞吻,然后在自己老婆甩来的娇嗔白眼中,笑嘻嘻地接过茶杯,美滋滋地抿了口。

不愧是宁青筠冲泡的茶,极细心地调到刚好能入口的适宜温度。

陈立成发出了爽朗的笑声:“哈哈,正好我刚从老家那里带了些普洱回来,待会带给你尝尝。这些茶叶是我爸的宝贝,他用晒干的桔子皮包起来缝好,放了两年多,泡出来的茶水有很浓的桔子皮味。我爸说能润润嗓子,特意让我给你带两罐。”

“原来是陈伯的好意,那我就更不用陈学长客气了。”

“哈哈,我爸还一直念叨着你呢,说没想到当年见过的那个年轻人,现在已是拿到诺奖的世界级大科学家啦。他还特别外向村里的人吹嘘,说曾和你一起吃过饭。”

当年陈立成被人陷害昏迷入院时,秦克和宁青筠常去探望,确实见过他的家人,老陈夫妻俩都是挺朴实的乡下人。

秦克笑道:“能让陈伯这样惦记也是我的荣幸,我待会给他录个视频道谢,麻烦陈学长转发给他。”

“没问题。你如果真录个视频,怕他得吹上一整年。”陈立成笑着问道:“对了,听说秦学弟你组建了一个‘全球极端气候大数据高级分析团队,我想问问,招不招夏国的数学家?”

“陈学长有兴趣?你可是泛函分析方面的大行家,如果你肯加入,我是绝对欢迎,要不是怕你手上的项目多忙不过来,我早就发出邀请了。”

陈立成从小就有数学天才之称,后来从IT拿到PhD后,应邀回到清木大学当副教授。他最擅长的方向是数学物理以及泛函分析,曾在不少一区国际刊物上发表过数学论文,当中就包括顶刊《数学新进展》和《数学学报》。

他在三年前拿到了夏国的陈省身数学奖,然后升为了正教授,去年还评为了青年长江学者,加入了“国家青年千人学者计划”,正式成为了博士生导师。可以说,不管是从数学水平还是研究水平,陈立成绝对算是夏国数学界中生代里的佼佼者。

如果不是秦克和宁青筠的光芒太盛,掩盖了他的光芒,大概陈立成会被当成清木大学的新生代招牌来宣传。

秦克很清楚陈立成的数学水平,不过陈立成确实也是大忙人,既要带博士生,又要带领团队承接国家级的重点课题研究,所以秦克没有邀请他罢了。

陈立成笑着道:“我确实很感兴趣。我手头上的重点课题已进入最后的结题阶段了,如果有机会到你的团队里再跟着国际上的顶尖数学家们锻炼锻炼,我就向学校申请,明年暂时不接新的课题了,顶多就带着博士生将手头上的课题清掉,精力放到你这边的团队上。”

秦克大喜:“好啊好啊,正好现在团队还在组建阶段,你在这时加入最合适不过。”

“太好了,你在家里?那我现在就过来坐坐,正好也了解一下这个团队具体要做什么。我之前也只是知道个大概而已。”陈立成是个做事爽快又认真的人,秦克同意他加入后,他马上就要进入工作状态了。

秦克正好想休息休息,便道:“好啊,那陈学长,我就泡好茶等你过来。”

陈立成的加入,使得秦克心情变得阳光灿烂起来。

这个“全球极端气候大数据高级分析团队”虽然是他亲自带队的,但真正知根知底的熟人也就宁青筠、老陶和汤姆森教授等十人不到,现在能再加上陈立成,才算是撑起了骨干,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窗外不知何时又下起了绵绵的秋雨,仿佛在预示着全球气候趋势正不断变坏,秦克却对阻止这场未来的世界大灾劫更加有信心了。

第九百五十七章 全球极端天气灾害联合研究应对团队正式建立

随着陈立成的加入,“全球极端气候大数据高级分析团队”的最终名单就基本上定下来了。

到了10月11日,全世界205名收到邀请函的数学家中,除了少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加入并发来邮件亲自解释表示遗憾外,其余人都欣然应邀,明确答复愿意加入到秦克的这个团队中。

最终的名单已整理出来了,一共有187名来自世界各大名校或研究机构、擅长数学分析与建模的优秀数学教授、研究人员。

当中有129人选择了前来夏国定居,并成为了清木或者燕大的特聘教授,而其余人依然留在原本的国家,但都签订承诺书,保证最优先完成团队安排的任务。

此外还有35名原本隶属于“流体力学实验室”的青年研究人员加入到这个高级团队中,他们原本就是“北极极端气候分析团队”的成员,是秦克和宁青筠亲自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在经验方面与应用技巧还及不上这些优秀的数学家们,加入团队后主要充当助手角色。

除此之外,清木与燕大还安排了二十个行政人员和翻译过来协助解决团队在沟通、办公用品、后勤等方面的问题。

一切准备就绪,秦克召开了第一次的全员见面会,明确团队职责和分工。

这个“全球极端气候大数据高级分析团队”主要负责的是极端气候数据的后期及最后的大模型优化工作,领队为秦克,副领队有四人,分别是宁青筠、陶折轩、凯尔文·汤姆森、陈立成。

召开完见面会后,秦克给了团队成员一周的时间相互熟悉、了解团队的任务以及前期“北极极端气候分析团队”成果资料的时间,以尽早进入工作状态。

一周后,“全球极端气候大数据高级分析团队”将正式进入工作状态。

秦克自己则忙着另一件——统合合世界的气象中心的科研力量。

在这一周里,世界也不平静,日国的近海发生了7.1级地震、引发了海啸以及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突如其来的灾难打了日国一个措手不及,蒙受了不少的损失。这也促使了日国国家气象中心下定了决心,在当天晚上便联系了夏国这边,表示愿意比照欧洲气象中心与奥大利亚气象中心的合作条件,与夏国这边的流体力学实验室达成全面合作的协议,共同预测、应对全球极端气候与自然灾害。

此前米国气象中心已开了个头,这时日国的气象中心跟进,消息传开后,世界其余发达国家的国家气象中心也终于放下成见与顾虑,纷纷跟夏国签订了全面的合作协议。

夏国气象中心的研究人员,也尽数成为了“清木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的二线后援——没法子,现在全国最优秀的气候学研究人才都集中到了流体力学实验室中,夏国气象中心的最优秀人才也早就跳槽过来了,剩下的研究人员水平逊色不少,只能充当流体力学实验室外围的二线支持力量。

随着最后的嘉拿大气象中心代表在合作协议上签下名字,至此,秦克发起的带“世界气象中心联盟”性质的“全球极端天气灾害联合研究应对团队”算是正式建立起来了。

“全球极端天气灾害联合研究应对团队”基本上将世界上研究实力最强的气象中心尽数囊括其中,北半球的清木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包含夏国气象中心)、欧洲气象中心(包含鹰国、得国、砝国等国家气象中心)、米国气象中心、嘉拿大气象中心、日国气象中心、鹅国气象中心,以及南半球的奥大利亚气象中心、新西兰气象中心,一个不漏。

秦克也成为了这个“全球极端天气灾害联合研究应对团队”的领导者,根据全面合作协议,各国的气象中心必须服从清木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即秦克)的科研任务指派,并在其指导下全力调集本国资源推进研究工作。

除此之外秦克还拥有各个气象中心有关极端气候的数据查询权限及非商业用途的应用权限。

可以说,在突如其来的“小冰河时期”、此起彼伏的极端自然灾害威胁下,以及三次拿到诺贝尔奖的超高声望下,秦克当初联合全世界的气象精英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异变的构想已基本上实现了,虽然想完成团队的整合、提高团队战斗力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

拯救世界的步伐正一步步的迈进,一切都算是比较顺利。

但秦克要操心的事依然不少,比如给植物培育实验室指点研发方向,抽空去青柠科技量子计算实验室转转,给量子芯片团队解决些他们苦寻不到解决方法的难题——说实话,对于现在已达到“物理之神等级”的秦克来说,量子芯片研发的难度在他眼里已大大降低了。

如果亲自带队的话并投入主要精力的话,秦克有信心在三五年内就能研究出遥遥领先于时代的量子芯片来。

但现在他哪能抽得出这么多时间?只能点个正确的方向让哈罗德和凌绍唐他们自己努力了,他顶多是抽空帮忙解决一些哈罗德等人实在搞不定的难题。

看着秦克与宁青筠离开的背影,哈罗德用已比较流利的中文对凌绍唐咋舌道:“绍唐啊,你有没有发现,秦院士好像越来越厉害了,刚才那个困扰了我们大半个月的‘长相干快操控编码失真问题,他只翻看了半小时不到的实验数据与实验报告,就发现是因为超导环路中的磁通噪声引起了比特能级浮动,从而导致了相位退相干……我现在真想喊一句‘我滴神啊。”

凌绍唐苦笑道:“别提了,每次看到秦院士轻易而举地解决我把头发都薅光也没能想到解决法子的问题,我就有种‘果然人与神是不一样的存在的挫败感。”

哈罗德却是乐观:“这不是很好吗?起码有这样的老板,能让我们更有前进的动力。”

一边当宁青筠的研究生,一边在节假日里依然待在量子计算实验室里参与研究的甘佩璇,忽然出声了:“说来你们没有发现秦院士气质有了些变化?”

凌绍唐好奇:“什么变化?”

甘佩璇沉思道:“我也说不出来,就是给人一种下意识去仰视、去膜拜的感觉……尤其是他的眼睛,我从没见过这样超级明亮干净、充满智慧之光的眼睛,嗯,对,就是只要与他的眼睛对视,就会有种如看着浩瀚星空宇宙般的感觉。是不是特别神奇?”

哈罗德“啊”了声,说道:“我想起了,以前在得国念本科时,一个老教授曾在课堂上提起过他与鹰国大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