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我在林場當知青

第四百九十二章 暴利時代

字體:16+-

兩國邊貿,由來已久。

清朝後期,兩岸邊民來往十分頻繁,黑河、璦琿商人,可在布拉維申斯克建店經商。

夏季上午十點鍾左右,商人們以鑼聲為號,聚集江岸,然後乘船到彼岸,隨機燃放鞭炮,引俄人入店采購。

下午四點鍾左右鳴鑼,商人們鎖門閉店乘船返回。夜間,木板房由俄士兵看守,物品從不丟失。

俄人也到璦琿、黑河,或者經黑河、墨爾根(嫩江),到卜奎(齊齊哈爾)經商。

光緒九年之後,龍江兩岸采金業興起,人口劇增,促進了兩岸貿易的發展。

當時,璦琿、黑河頗為富庶,而俄屆農工尚不如華人之勤,生活用品皆購於華岸。

十九世紀末,在布拉維申斯克經商的華人店鋪有五百多家。

庚子俄難之後,華人生命財產**焉無存,中俄民間貿易一度中斷。

民國十一年,蘇聯實行計劃經濟,禁止邊民進行貿易往來,民國政府也相應的封鎖了邊界以示對抗,但兩國邊民的易貨貿易私下仍在偷偷進行。

一九三三年,小倭子占領黑河後,中蘇邊境民間貿易禁止。

五七年,國務院批準黑河口岸開放。

八月,黑河地區和阿穆爾州雙方代表團在布拉戈維申斯克舉行會晤。

確立“平等互利、互通有無、以貨易貨、不動外匯、量出為入、進出平衡、互不拖欠”的邊境小額貿易原則。

六零年後,隨著中蘇關係惡化,貿易額收縮。到七零年一月,邊境貿易最後一次過貨,隨後停止。

兩國民間貿易中斷時間太長,雙方都不清楚對方需要的是什麽,更無法用貨幣來兌換衡量。

所以這一次邊貿開啟,依舊采取以貨易貨的方式。

盛希平等人很快就走到了江邊,這裏會有邊防站的人進行初檢。

孫景剛等人在黑河大半年了,跟各方都有聯係,邊防這邊也有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