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第八百三十三章 老字号(中)

字体:16+-

听完了李胜利的说法,老高就清楚,自己的任务算是超额完成了。

但对于各家老字号是否有单子出来单干,老高这边也是抱有疑虑的。

之前的风雨太过吓人,不是遇上了李胜利这位好汉,只怕许多字号都得绝后的。

“李先生,这话也就您能说。

我回城给您问问吧?

要不我作保,咱们二一添作五,你占一份各号占一份。

这样一来,我这话递起来就简单了。

无非各家的秘方,您都知道个大概,有这个大概,重开字号也不难。

再者,有山上那群老先生在,哪家的底蕴能有您厚实啊?

有您擎头,我估计这事,各字号才敢出头的,不然,白扯!”

老高这边说了心中的疑虑,也说了解决的办法,李胜利这边倒是眉头一挑。

鹤年堂是有两块牌子的,这两块牌子据说是源于严嵩父子。

鹤年堂的牌子是严嵩手书,西鹤年堂的牌子是严世蕃手书。

鹤年堂的传承之中,有王姓一家,虽说不知是否王芷所属的御医王家,但现在可以是的。

如今鹤年堂字号的东家姓刘,跟王姓已经没有关系了。

结合御医王家的流转,李胜利估计,之前的鹤年堂王姓,弄不好就是王芷所在的御医王家。

“您这么一说,我这倒有个不情之请。

鹤年堂的字号牌匾,不是有两块吗?

高经理,能不能让一块给我?

这茬,公家的关系我来走,我想要鹤年堂这块招牌,三个字古色古香不是?

西鹤年堂就留给你们了。

早年间的御医王家传人,就在我这,我想将鹤年堂的字号,由王家人立起来。

咱们勾连一下,或许御医王家,就是当年鹤年堂的王姓东主。

至于跟其他家合开字号之事,我就不方便参与了。

有这个鹤年堂顶在前面,总归是我的投名状。

你要是以合开字号为名,带他们出来,以后就该说我吃相难看喽……”

李胜利要取鹤年堂的字号,对老高或是对鹤年堂东家刘姓而言,其实都是无所谓的。

因为现在的鹤年堂,属于群众药店,跟老高或是原东家刘姓,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而且鹤年堂的字号,也不是刘姓祖传,其字号历经丁、曹、王、刘四姓,若论祖传也不是一家所有的。

字号,对医界而言不是传承,丁、曹、王、刘也是各有秘方的。

丁家最早,人主张的是‘和者鹤寿’,用的是关东三宝,从用药就可以看出,当年丁氏鹤年堂的病家,也是非富即贵的。

而曹姓东家主张的事‘调元气养太和’,那时节就是严嵩父子的时候了。

长生不老鹤年春酒、鹤年四宝酒、甘露饮,也是颇具时代特色的,因为那时候的皇帝,是崇道的嘉靖皇帝。

到了王姓东家执掌鹤年堂的时候,就主张‘天道鹤年’跟‘人道鹤年’了,以四时药膳调养、跟女客安神养颜为主。

所谓‘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也是王姓东家王圣一提出来的。

鹤年堂以丸散出名,也是在王姓执掌的时候,西鹤年堂丸散目录,也算是最早的百姓用药指南。

至于刘姓,执掌鹤年堂的时间太短,在老高看来,王姓才算是鹤年堂真正的老东家。

御医王家,推算一下,说不定就真是鹤年堂王姓东家的。

至于李胜利所说的吃相难看,老高就不好说什么了。

京中老字号的秘方,面前这位医界霸王,弄不好掌握的比那些字号的东家都齐全。

可不能小看了这位医界霸王,老字号东主失却的传承,人家看看药名,说不准就能给你续上传承的。

山上村的那些个名老中医,手艺可不是吹出来的。

中医源于四经,源流是明确的,许多丸散膏药,其实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你有药剂的描述,人家就能给你续上传承,说不得那还是别人家传的秘方呢!

“李先生,如山上的名医一样,老字号的药铺,最好还是有个共举之人的。

之前京中各大药铺、药堂,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秘方,同样,也各有各的炮制之法。

您不是正带人统合炮制吗?

我看这是个不错的机会,从这些古堂老号开始,你整合一下京帮炮制。

下面的炮制十三帮,终还是要看京帮行事的。

这茬您再考虑考虑,我先回去帮您递话联络。

坐堂医的事,就劳烦您嘞……”

知道跟李胜利合股,是老东家的契机,虽说老东家那边嘴上说的是衣食无忧。

但老高清楚,无非是勉强维持罢了,如今的供给,可不看你钱多钱少,票证才是说了好使的。

老东家那边虽说还有点家底,但历经风雨之中,也真是不敢张扬,这日子过的也就不怎么舒心惬意了。

“你也是多余,他既然说了要让你掺一股,你也有这个心思,何苦再推脱。

武行虽说最终讲的也是规矩,但讲规矩之前,还是要论本事的。

本事大到了盖过规矩,规矩也就不好使了。

如今医界,你的拳头最大,跟他们讲什么规矩?”

老高这边骑上自行车匆匆走了,跟在李胜利身后的武行大小姐张英,也就揭了他的虚头巴脑。

要鹤年堂的招牌,就说明李胜利对其他老字号有些心思,这茬张英看的出来,老高也一样看的出来。

张英看不清现在的局势,但老高那边清楚。

现在搞私营,也确实是有风险。

有些事被张英这个武行大小姐点破,李胜利倒也不怎么尴尬,回道:

“大小姐,在你心里指定是八卦掌最能打吧?

但南边的洪拳、咏春,北方的形意、劈挂,也不是不能打的。

能打与否,看的是传人,而不是门派。

如今张家门里有肖龙,确实属于能打的那一个。

但若是换了肖豹,还能打吗?

医界与武行,既有差不多的道理,也有不同的道理。

医家少说要分八派的,中医还有十三分科,找一个通八派、精十三科的大医家。

比特么找个神仙都难。

所以医界比较忌讳医出一脉,如果都是一脉所传,医术上没了变化。

那中医大传承就离着断路不远了。

药铺、药堂也是一样。

规矩都一样了,没了自身的特色与变化,只怕就要失了中药药性了……”

听了李胜利的解释,张英撇了下嘴,回道:

“按你所说,中医传承凋零的厉害,让他们自己弄,你就这么放心?

我看现在时机正好,别跟他们玩什么虚头巴脑的。

出钱出地儿,就得占份子的。

再者,有你撑着他们才放心。

老高说的也不是假话,只怕没你拉扯,他们这些老号东主,差不多都得没。

看看我们家也就知道了,没你挡住的不遗余力。

管是张家还是肖家,早就散了。

所以有些事你也不必挂在心上,对这两家你可以颐指气使、任意妄为的,用不着考虑我们的想法。

肖家、张家,以后每代人都要出几个跟在你身边的。

你身上的因果太多,没有靠实的人守着,怕是会有不测……”

与李胜利、柳爷之类差不多,张英这个武行的大小姐,也是信果报的。

李胜利看似是个人畜无害的中医,但跟着做了不少事的张英知道,他身上的债务可是不少。

武行或是保镖、护院之类,还真不是为了打打杀杀的,无非介时,求一线生机而已。

“不出国,风险应该不大。

出去也就难说了,许多事再看吧……”

港城治疫、西南一役,李胜利这边都沾了莫大的因果。

对此李胜利也有明悟,待在国内,即便有因果也落不到他的头上,可出去就难说了,毕竟那是洋神的地界。

没有就这些虚无缥缈的事儿深谈,李胜利带着张英就进了马店集村部。

找到在村部抱着孩子坐诊的王芷,李胜利见医务室没什么人,就招呼王芷回家谈事。

“孩子最好别待在身边,对我而言,现在诸事未决,你带着孩子,容易成为牵累。

不成还是送山上吧?”

到了王家老宅这边,李胜利也没第一时间说鹤年堂的事。

而是把目光放在了王芷怀中的孩子身上,王芷的运气不错,生了个男孩,取名为继先。

按照王芷的意思,孩子改叫承祖的,这就李胜利所说的承继祖业了。

但承祖这名字不合时宜,改成继先,就两厢得当了。

“不再生一个,我不想把继先送去山上……”

孩子的事,李胜利也不是第一次说了,但王芷也有她的坚持。

跟李胜利对视了一眼,见他点了头,等了许久总算是偷鸡成功的王芷,也笑着点了头,算是同意将孩子送去山上村了。

一个人带孩子,还是很辛苦的,因为王芷不愿意将孩子送去山上,李胜利也不让人帮她一起带孩子。

所以王芷即便出去坐诊也要带上孩子的,继先,算是王芷的念想。

虽说也不想带着孩子去坐诊,但李胜利这边又不给第二个,两人也就正经僵了一段时间。

这次李胜利点了头,王芷这边也就没了问题。

如杜娇阳、丁岚一样,真论到养孩子,王芷也不算合格的,只有山上的杨玉莲才是真正视孩子如珍宝的。

“刚刚在村部门口,遇着同仁堂之前的高经理了,如今他是鹤年堂的经理。

鹤年堂手上有两块牌匾,据说出自明朝严嵩父子之手。

而鹤年堂的历任东主,有一家姓王。

就是提出‘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那家。

我想让王家传承,跟鹤年堂王姓东主联系上,这样一来,你御医王家传承,就算有了堂号。”

医脉跟堂号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微妙的,名医坐堂也是有其堂号的,但名医堂号,大多流传不下去。

反而抽身做了东主的名医,可以将药铺的堂号一直延续下去。

如鹤年堂,小六百年的堂号了;同仁堂,也是经历前清之后,犹存于世。

但名医堂号,有流传的可真就数不出来了。

这就是李胜利跟张英所说,不能让中医出自一脉的原因所在了。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中医传承的技术门槛,任谁都不能保证自家代代出人才的。

遇上接连两三代不出人才的时候,医脉的传承,也就堪忧了。

以人为本的中医,对人的要求很高,成了医脉的中医,对人的要求更高。

培养一个中医师不难,但要指定几个人,一定要培养成医家,就基本行不通了,这真的就需要资质了。

有资质、且秉性坚韧,只是基础条件。

可按王圣一所言,医过三世,多半都是富贵人家,富贵人家可以养出有资质的后人,但秉性坚韧者,就不是那么好养成了。

“胜利,用不着联系的。

早前儿老家儿曾说过,我们王家就是鹤年堂分家的。

只是流传久远,本就偏房出身的王家,慢慢割舍与鹤年堂的联系。

但老家儿有言,若是鹤年堂王家求告上门,我们这枝也是要不遗余力助其纾困解难的。”

听到王芷的解释,李胜利不由的一笑,许多时候,圈子还真就是这么小。

比如西医那边的吴家四杰,西北的三钱,以及宦途上的父子同朝。

医界也是个这么个沾亲带故的圈子,有些时候,名医名家的堂号不定能穿的下去,但脉络还是可以传承下去的。

医界最现实的例子,就是吴门了,吴门医师遍江南,这可不是嘴上的空话。

如今山上那边,吴门也算是最大的一股脉络了。

“我就说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这样最好。

之前鹤年堂的刘姓东主,我让老高再跟他谈一下,许多事,就按照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说法来吧。”

御医王家的传承,李胜利想当做中医院中住院医的主要主要传承,原因也简单,稳妥!

这也不是要隔离其他八派,而是御医传承在用药上,最为稳妥、安全。

在中医这个行当,也注定绝大多数中医师,只能以中医师入门,以中医师结业。

一地名医就要一定的天赋了,想要成名成家更是如此。

想成大医家,没有六十而耳顺的年纪,多半人也是达不到这个水平的。

至于蒲老那样的国医圣手,对许多医家而言,七十能成,也算是侥幸。

当然四五十岁成名成家的也有不少,但那要有天分,也要有教育上的优势,仅凭学校的教育,太难……